当前位置:首页 > 调查研究

关于积极发展我省老年助餐服务的建议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3-11-17 13:32:00
  • 字体:

社会发展与环境研究处 于琦

  发展老年助餐服务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民生工程,是支持居家社区养老、增进老年人福祉的重要举措。今年10月,民政部等11部门联合印发《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到2026年底,全国城乡社区老年助餐服务覆盖率进一步提升,服务网络更加完善,多元供给格局基本形成。吉林省老龄化程度居全国第4位,已先于国家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迫在眉睫,老年助餐服务作为养老事业的重要抓手,应迅速全面开展。

  一、我省老年助餐服务的基本情况及存在问题

  (一)基本情况。截至2022年底,吉林省常住人口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有592万人,占比超过25%。为满足社区居家老年人的就餐刚需,2022年全省启动社区老年食堂建设试点。长春市推进敬老餐厅建设,全市已建设敬老餐厅100家,其中公建民营敬老餐厅31家、社会合作敬老餐厅69家,已初步形成社会餐饮企业合作、企业食堂开放、养老机构示范、小区物业参与的多元化建设模式,60周岁及以上老人持“敬老助餐卡”可享受“三优”助餐服务。延吉市打造老年人助餐服务新模式,创新“中央智慧食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点+配送入户”多层次社区食堂服务体系,探索“市场化运作、多部门协同”的社区食堂运营模式,目前,全市每天享受助餐服务的老年人达到1300余人次,每餐让利6元至9元。

  (二)存在问题。部分助老餐厅存在菜谱单一,且菜品更换频率低,无法满足个性化、多样化需求的问题。同时与社会化餐饮相比,老年助餐服务“微利惠民”利润微薄,餐费价格和送餐成本问题仍是目前助餐点持续经营面临的最大难题,且客流量不稳定,知晓度低。

  二、外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的经验做法

  浙江省发布《居家老年人送餐服务规范》,同时依托“浙里康养”数字平台构建老年助餐应用场景,构建全域数字助餐网络。探索建立了建设补助和运营补助双补机制,助餐服务设施设备补助金额为5至30万元。杭州市打造“全城通百膳惠老”服务品牌,打破老年助餐优惠户籍限制、地域限制,实现“全城通吃、优惠通享”;宁波市开展“爱心车轮食堂”老年助餐服务,为老年人送餐到家;舟山市实行“公建民营”“民建民营”“公私合营”三种建设运营模式,分类打造幸福食堂。

  安徽省今年一季度,全省财政累计拨付老年助餐服务资金1.73亿元,已支持新建老年食堂(助餐点)1010个,完成今年任务数的40.4%。省级财政继续对新建老年食堂和老年助餐点分别按照10万元、3万元补助标准予以一次性建设补助。支持市县根据服务人次给予老年助餐服务机构一定的运营补助,落实税费减免政策。鼓励市县根据老年人经济困难程度等情况适当给予就餐补助。有效盘活存量资源,整合用好现有养老服务机构和配建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不搞简单新建,支持各类经营主体参与老年助餐服务。合肥市90%的老年助餐服务用房由街道社区免费提供。

  济南市目前已建成城区助餐场所550处,依托农村幸福院设置助餐站点2040处,覆盖所有街道(镇),日均提供助餐服务近2万人次。因地制宜分类建设“综合型”社区长者食堂、“家门口”助餐服务站和“定制化”助餐窗口。按照“普惠+优待模式”明确城市老年人标准餐不超过10元,农村老年人标准餐不超过5元。根据实际就餐人数,为年助餐3万人次以上的助餐站点,按照每人次1元的标准发放流量补助。用好大数据,实现对助餐对象的精准界定、识别,确保补贴资金精准发放,同时实现对助餐点全流程、精细化监督。

  三、关于积极发展我省老年助餐服务几点建议

  (一)因地制宜探索多种运维模式。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积极探索“市场主体+社区食堂”“物业企业+小区食堂”“公建民营”“民建民营”“公私合营”等助餐模式。建立“个人出一点、企业让一点、政府补一点、集体添一点、社会捐一点”的多远筹资机制,可参考浙江省实行建设补助和运营补助双补机制,可参考济南市对年助餐3万人次以上的助餐站点发放流量补助,可参考诸暨市做法创新推出“爱心食堂+研学旅游”“爱心食堂+特色餐饮”增强自我造血能力。鼓励结合老旧小区改造、一刻钟居家养老服务圈、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充分利用社区空间资源,可参考合肥市90%的老年助餐服务用房由街道社区免费提供的做法。

  (二)增强老年助餐服务供给能力。支持我省连锁餐饮企业通过运营老年助餐服务设施,在社区门店开办老年餐桌等方式,参与老年助餐服务。培育我省老年助餐服务品牌,可参考杭州市做法,打造吉林老年助餐服务品牌。支持万科、中海、华润等有实力的头部物业服务企业率先提供老年助餐服务。支持省内养老机构、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提供老年助餐服务。鼓励省内有条件的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提供老年助餐服务。

  (三)做好老年助餐配送服务。实行多种形式的助餐配送服务。一是加强同美团、饿了么等外卖平台企业合作,开展助餐食堂线上服务。二是实行机构送餐服务,依托敬老院和养老服务机构配送餐,委托社会餐饮企业配送餐。三是开展志愿送餐服务,针对特殊需求老人,可参考临海市做法,临海市配备38辆送餐车,组建送餐代跑团,定时定点为结对老人无偿提供代跑帮办服务。

  (四)提升助餐服务水平。鼓励各类老年助餐服务机构优先提供午餐服务,有条件的提供早、晚餐服务,同时根据周边老年人的服务需求、消费能力、饮食习惯、合理搭配食材,科学制定食谱并定期更新。可推行长春市做法在室外醒目位置加挂“敬老餐厅”,并对用餐区域进行适老化改造。支持在满足老年人助餐服务需求基础上,在非就餐时间开展其他为老服务,可参考舟山市做法,在食堂探索成立幸福驿站、慈善书吧等功能区,定期为老人开展理发、家电维修、健康培训等各类公益性服务。

  (五)数字赋能老年助餐服务。构建数字结算与数据统计机制,方便老年人就餐补助减免与就餐数据共享,保障精准补助,发挥好金民工程平台,构建老年助餐应用场景,归集全省老年助餐服务数据,通过数字化手段,统计用餐人次,可借鉴杭州市西湖区经验,在老年食堂安装智能就餐设备,通过人脸识别、IC刷卡、长者码扫描等身份识别方式,精准获取老年人身份信息。

  (六)强化安全监管。严格制定主副食采购、加工和配送等各项规章制度。开展常态化全覆盖式监督检查。督促运营人员严格落实食品安全自查、问题隐患整改、潜在风险报告等要求。加强数字化监管,在关键点位安装高清摄像头和物联网设备。鼓励老年助餐服务机构购买食品安全等相关责任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