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调查研究

德惠市农产品加工业现状及未来发展建议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3-06-28 14:45:00
  • 字体:

软科所 赵曦

  德惠市是国家重点商品粮基地,大棚蔬菜、畜禽养殖、特色农业及林果业的发展也颇具规模。拥有良好的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基础。近些年来,德惠市农产品加工业迅速发展,逐渐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破解。因此,立足德惠市农产品加工业实际情况,提出发展建议,助力德惠农产品加工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发展现状

  截止2022年,德惠市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实现358亿元,在全省县域中农产品加工业产值排名第一。农产品加工业年加工转化粮食、畜禽产品能力分别达到300万吨、3亿头(只),吸纳就业16万人,辐射全市农户的63%、农业经济总量的61%和农民收入的43%。

  从企业方面看。截至2022年,德惠市拥有69户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其中国家级11户、省级29户,国家级龙头企业户数占全省总户数的五分之一,县域龙头企业总数排名全省第一。德大、达利等7户重点龙头企业被评为吉林省首批农产品加工业和食品产业百强企业。

  从品牌建设方面看。截至2022年,培育绿色有机农业示范区11个,“三品一标”标识有效使用达到87个,其中,绿色食品认证67个,有机食品认证20个,中国驰名商标5个,吉林省著名商标16个,农产品质量检测合格率达100%。

  从基地建设方面看。德惠市积极发展各类新型经营主体。2022年,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总数分别达到4050家、2450个。大力推进“龙头企业加合作组织、带基地、连农户”的经营模式,目前,德惠共有9万以上农户与龙头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

  德惠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态势良好,目前已成为吉林省内首屈一指的农产品加工强市(县)。但相比于外省一些农产品加工业发达县域,德惠市尚存在一定差距。2022年,人口和面积均低于德惠市的山东省广饶县,农产品加工业实现总产值512.9亿元,与之相比,德惠市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二、存在问题

  德惠市农产品加工业已成为德惠市国民经济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柱,但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也要格外关注,主要体现在产品加工链条较短、品牌竞争力不强等方面,这些问题迫切需要解决。

  1、产品加工链条较短

  德惠市农产品原料与产后加工尚未形成生产、加工、物流、研发、服务相互融合的产业链条。大多数农产品加工链条短、产品层次低、创新产品少,精深加工的产业链条尚未形成,品牌产业链条延伸不够。粮食加工基本停留在普通面粉和一般食品加工上;油料加工方面,玉米加工链条虽有所延伸,但整体开发不够,产品链条仍然较短,畜禽加工基本以肉制品为主。由于产品加工链条较短,导致企业利润空间小、市场压力大、发展能力弱。

  2、品牌竞争力不强

  德惠市虽然拥有丰富的农产品,农产品品牌众多,但涉及的企业营销模式落后、企业品牌宣传和维护意识不强,造成企业品牌建设滞后。同时,农产品加工企业大多存在重生产加工、轻科技研发的问题,企业无科研平台,科研经费投入不足,多数企业对科研经费的投入平均不到销售额的1%,导致产品的竞争力弱。

  三、山东省广饶县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的经验做法

  近年来,山东省广饶县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成果显著,先后被评为山东省农产品加工示范县、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县。目前,全县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52家,打造省知名农产品企业品牌10个,培育“三品一标”农产品223个,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达512.9亿元,处于全国县域范围内头部梯队。农产品加工业已成为广饶县的支柱产业之一,其主要经验做法如下:

  一是以农业主产区建设带动加工业发展。广饶县实施农业全产业链培育计划,依托李鹊镇国家级、花官镇省级产业强镇和广饶县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做优做强农产品加工业。通过政策积极引导农产品加工产业向县域资源条件好、生产规模大、区位优势明显的农业主产区集中。主产区合理进行土地流转,鼓励种植大户集中发展生产基地,形成优势农产品产业带。截至目前,全县共计流转土地43.69万亩,培育新型经营主体1481个。同时,政府加大对水、电、路、沟、渠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提高主产区的优势度,助推农产品生产做大、做强,形成规模化生产,从而带动加工、储藏、运输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实现产加销互动,助力产业链延长,形成产业的综合竞争优势。

  二是着力打造产业集群。广饶县积极推进农产品加工向产地下沉、向园区集中,引导加工企业向中心镇、专业村聚集,把更多的加工增值效益留在农村。一方面大力发展农产品初加工,财政部门积极申请补助资金,实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项目。根据粮食、果蔬等产业特点,项目实施区域和对象重点向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推进集中连片建设。鼓励、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出资出劳,自主建设初加工设施;另一方面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依托特色产业,建立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优势的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区。扶持了一批重点加工企业做大做强,形成了一批在全国具有竞争优势的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

  三是持续加强品牌建设。一方面保护和提升现有品牌。对以半球、元灏、飞雪等知名面粉品牌为代表的现有品牌,加大保护、扶持力度,制定和落实相应的财政、税收奖补政策,加强商标产权保护,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目前已经成功打造出了区域面粉品牌,形成了东营面粉地理标志。另一方面,创新开发特色品牌。进一步创新开发具有广饶县特色的农产品加工新品牌。鼓励争创中国质量奖、中国驰名商标等国家和省级品牌。

  广饶县农产品加工产业快速发展经验对德惠市的启示:一是要走三产融合发展之路,做好农业基地建设,以优势农业带动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二是要统筹谋划,合理布局,通过项目推进和园区建设等方式,聚焦延链补链强链,做强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三是要把品牌战略贯穿始终,建立推进品牌发展的相应机制,做好制度支持和政策保障。

  四、对策建议

  1、做好基地建设,提高产业化水平

  一是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农业转型升级,结合“一村一品”工作,合理布局各类农产品生产基地,构建特色农产品产业带;二是要加强市场流通体系建设。深入实施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支持农业经营主体在田间地头建设一批蔬菜、水果田头仓储保鲜设施,降低农产品损耗和物流成本,提升农产品出村进城能力;三是要加强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培育。财税等部门应在用地、税收、资金等方面给予优惠,提高德惠市农产品产业化经营水平。

  2、分类布局,加强集群

  立足建设农业强市,发挥德惠粮食和绿色食品资源富集优势,培育“食品产业链”,积极培育以食品为核心的百亿级产业集群。立足市、乡、村不同层级实际,因地制宜、分级分类推进农产品加工,鼓励引导初加工环节集中布局在乡镇,精深加工环节集中布局在工业园区,分类分级推进农产品加工。聚焦延长农产品产业链,开发精深加工新产品。以“德惠小町”品牌为引领拓展水稻生产加工产业链,带动上游农资销售、下游稻米储存加工企业;以“德惠粮鸡”项目为引领,完善畜禽生产加工产业链,建设冷链物流等加储运项目;以达利食品为引领,延伸休闲食品产业链,辐射原材料供应、包装、物流等上下游企业。

  3、激发品牌活力,落实创新驱动

  一是充分发挥财政、税收、金融、土地、规划等导向作用,激发争创品牌的动力和活力。建立健全农产品加工产品品牌保护、监管和竞争激励机制,市财政每年预算列支一定数额的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开发新产品。完善知名品牌认证、绿色食品认证、龙头企业认证等激励机制;二是坚持以德惠经济开发区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为基地,以农产品加工科技研发为重点,支持、培育一批技术创新中心,在资金、土地、场所、配套设施等方面提供支持和保障,壮大创新人才队伍。积极推动龙头企业与吉林大学、吉林农业大学等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合作,采取多种形式,大胆引进先进技术和人才,千方百计提高品牌及产品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