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调查研究

关于培育吉林省夜间经济项目的几点建议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3-04-19 10:14:00
  • 字体:

《决策咨询》编辑部 孙利英

  3月5日,《2023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数据显示,2016年以来,中国夜间经济规模快速增长。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提出要活跃夜间商业和市场。政策的推动使夜间经济发展进入了新阶段,即使在疫情的冲击下,2020年我国夜市经济规模仍然突破了30万亿元,2021年达到34.8万亿元。我省应立足现有经济基础,优化培育夜间经济项目,推动服务业类消费的加快发展。

  一、培育我省夜经济项目的重要意义

  首先,培育夜经济项目有利于拉动服务业类经济、促进消费。夜经济是指当日18时至次日2时之间发生的服务业类经济活动,发展夜间经济能够有效利用时间错位,延长我省服务业类经济活动时间。2017年的《城市居民消费调查》显示,60%的消费发生在夜间,大型商超每天18时至22时的消费额占比超过白天消费额的50%。随着居民消费格局的变化,日间商业经营与消费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涉及餐饮、购物、休闲、文化、康养等方面,以第三产业为主要内容的夜间经济在城市GDP中的比重不断上升。过去三年,我省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消费疲软,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夜间经济项目已成为转变我省经济发展方式,拉动服务业类消费的重头戏。

  其次,培育夜间经济项目有利于提高就业率、增加税收。通过延长经济活动时间,为我省更多潜在劳动力提供了上岗机会。就业一头连着家庭生计,一头连着经济大势,是最大的民生。2019年,全力打造“泉城之夜”品牌的济南,参与夜间经济的市场主体总户数达到1万户,带动就业达到了11000多人;2022年,新疆喀什市自夜间经济工作开展以来,参与活动主体约3000家,带动了约2万人就业(其中包括脱贫户)。随着夜间外卖等需求大增,饿了么在城市的夜间活跃骑手人数剧增,数据显示,夜间23点到24点,东莞、深圳、佛山的支付宝“码商”生意最好,需求倒推供给,消费也促进了就业,夜间经济的繁荣景象带动了就业,也培育了可持续就业的新动能。

  最后,培育夜间经济项目有利于满足人性诉求、提高资源利用率。一方面,夜间经济作为一种以围绕人的需求为主要内容的经济现象,不仅能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而且能让居民在精神上获得情感宣泄和精神愉悦,相比白天的快节奏生活、高压力工作,夜晚的一杯杯饮品、一场场夜宵更能慰藉心灵,无论是何种情绪,都能在夜间的餐饮、文旅、娱乐中得到最大的满足。另一方面,夜间经济能优化我省商业空间,提高资源利用率,培育夜间经济项目不需要新增太多额外成本,就能提高各种商业设施的利用率。

  二、培育夜经济项目的先进经验

  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文件中将夜间文旅经济列入发展重点,全国各地都如火如荼制定相关政策,积极培育夜间经济项目。

  一是苏州市“姑苏八点半”夜间经济项目。2020年,苏州市出台了《苏州市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创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行动方案》《关于加快苏州夜间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探索“夜间市(区)长”制度,繁荣夜间经济、推动文旅消费,打造出了“姑苏八点半 舒心夜相伴”品牌,拉动了经济复苏、促进了消费回补、深化文旅融合,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姑苏八点半”夜间经济项目的培育,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打造“夜苏州”地标,古苏州与洋苏州相结合;打造精品夜show,传统曲艺与现代演艺相结合;打造平江、山塘两条苏式精致文化历史街区和一批文化创意集市;打造“园林梦幻夜”“博物馆奇妙夜”品牌等。

  二是西安市打造“不夜城”夜间经济项目。2022年,西安市《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发展夜间经济,积极培育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热点,促进消费升级。西安市大力支持“户外经济”“夜间经济”发展,“夜游西安”成为古都旅游形象的新亮点。近年来,西安“大唐不夜城”一直是各类社交平台的“顶流”,在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媒体上,大唐不夜城人山人海的景象是出现频率极高的短视频之一。除了大唐不夜城之外,西安还有不少同样出彩的夜间综合消费聚集区,以西安城墙、北院门风情街、易俗社文化街区等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聚集区及环城墙夜游观光廊为代表的夜游。在夜幕下,西安“不夜城”通过“文创+科创”的光影,该遮的遮,该挡的挡,该露的露,该凸的凸,白天看起来很一般的街区,到了夜晚就变成另外一个模样。

  三是哈尔滨市积极培育“冰雪”夜间经济项目。2020年,哈尔滨市制定了《哈尔滨市繁荣夜间经济实施方案(2020—2022年)》,提出着力打造“一江双核十片区”的夜间经济集聚区构想,推动重点街区和商贸综合体开展多元化夜间主题活动,促进新型“商旅文体”业态融合式发展。在前不久召开的第九届中国旅游产业发展年会上,哈尔滨市入选第九届中国夜游名城案例。近年来,哈尔滨以“一带、双核、十片区”夜间经济集聚区为依托,培育升级消费场景,推出九大主题活动,积极支持冰雪大世界、雪雕博览会、冰雪嘉年华等景区创新升级,打造顶级梦幻冰雪夜游首选地等,在时间和场景上持续延伸夜间消费链条,通过推出精彩纷呈的冰雪活动,营造灯火璀璨的夜经济场景,创新夜经济业态,拉动消费回暖。

  三、培育我省夜经济项目的建议

  一是注重科学规划,加大政策扶持。从阶段性的夜经济数据反馈来看,一系列夜间项目指向鲜明的规划、政策,正取得积极回报。针对未来吉林省夜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建议制定全省夜间经济项目发展规划,指导各市(州)出台相应配套政策措施,做好顶层设计,鼓励发展健康、休闲、时尚的服务业类经济消费,完善制度规章和评价标准体系,建立划分档次、多元化业态形式的经营管理体制。不断完善现有夜经济管理机制,扩大模范试点,在梅河口、延吉等夜游热门地区适当任命“夜间区长”、“夜生活首席执行官”等,探索长春、吉林等基础经济较好城市设立市、区、街(乡镇)三级夜间经济“掌灯人”制度,各地方政府领导下的工商、环卫、治安管理等部门要联合管理,改善夜间环境和资源供给,研究形成政府引导、专人管理、多方保障的良好机制。另一方面,要做好政策扶持,不断完善现有的消费补贴制度,对促进吉林省服务业消费发展的优秀夜间经济项目予以重点扶持,对延时营业的商超、深夜食堂、文旅景点等予以一定额度补贴,对热点夜间经济项目附近的公交车进行延时运营,在投资环境、行业门槛以及税费征收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

  二是打造冰城夏都品牌,发展乡村夜间文旅。一方面,要形成吉林省特色和风格,扬长避短,发挥我省冬季冰雪漫长和夏季凉爽舒适的气候资源优势,围绕冬夏两季时间节点,不断完善推广一系列“冰天雪地”“消夏节”等夜游产品。吉林省冬季时间漫长,“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冬季,建议围绕冰雪大世界、滑雪场等冰雪项目丰富完善夜间滑雪、夜间泡温泉、夜间餐饮等,建设集餐饮、购物、运动、民宿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类夜间旅游地,以高科技灯光秀和文化创意丰富长白山、吉林雾凇等夜游项目,打造冰雪景观、冰雪赏灯、冰雪游乐场等为一体的“夜游冰城”。夏季,围绕各大公园、广场、体育场等室外场地,通过各种文化娱乐、运动比赛、展览展示等活动,将夜间经济向城市文化靠拢,探索建设一批夏季“消暑”夜经济聚集区,优化特色小吃、歌舞演出、购物娱乐等夜间消费项目。另一方面,积极推进吉林省乡村夜间文旅消费,建议选取吉林省乡村旅游发展基础较好的项目,开展乡村民宿、山野宿营地等项目建设,鼓励有文化底蕴的乡村民间团体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积极参与夜间文化活动,举办乡村篝火晚会、乡村露天影院等,促进乡村夜间经济发展。

  三是采取适度发展,缓解环境污染。一方面,建议避免盲目网红跟风、大规模扩张夜间经济项目,应考虑以节约经济成本、小而精的项目取胜。基于前三年新冠肺炎疫情对吉林省经济的冲击、相对较长夜间不利于出行的寒冷期等因素,发展我省夜间经济要因地制宜,走适当发展路线,突显吉林省地域、文化等本土特色,既不能盲目铺张夜间经济项目也不能拒绝参与夜经济。另一方面,夜游集聚区设置要注重艺术性和节能性,创新灯饰技术,宣传绿色环保意识,维护城市环境,避免噪音污染与垃圾污染干扰居民的正常作息。建议相关部门尽快通过城市规划、完善夜间项目配套设施,改善夜间经济环境,对垃圾分类、排水系统等采取行政监管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