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调查研究

深入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 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2-08-01 10:46:00
  • 字体:

工业处 孟宪平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是促进经济发展、提升区域竞争力的重要途径。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要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抢抓中央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重大机遇,坚持以发展新能源、新装备、新材料、新农业、新旅游、新电商“六新产业”为方向,以建设新基建、新环境、新生活、新消费“四新设施”为重点,推动产业高级化、产品高端化、品牌驰名化,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要深入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强化优势、突出重点,全面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加快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为推动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一、做大做强支柱产业                         
  (一)汽车产业
  汽车产业是吉林省第一大支柱产业,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和突出的品牌优势。2021年,吉林省汽车产量达到242.41万辆,位居全国第3位。一汽集团营业收入位居中国汽车工业整车二十强企业排行榜第2位。“十四五”期间,要培育民族汽车产业,打造红旗、奔腾、解放等自主品牌,提高市场占有率。要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要补齐产业链短板,推进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完善配套体系。到2025年,吉林省汽车产业产值要达到万亿级,本地配套率力争达到70%。
  (二)农产品加工和食品工业
  农产品加工和食品工业是吉林省又一支柱产业。2021年,全省农产品加工和食品工业产值达到3300亿元,同比增长10%以上。吉林省食品产业要打造十大产业集群。农副食品加工业在食品产业中比较突出,特别是粮食精深加工、畜禽乳蛋深加工、长白山生态特色食品等三大主导产业在全国处于优势地位。“十四五”期间,要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扩大产业集群规模,增强企业竞争力;实施品牌战略,打造品牌产品。要利用5到10年时间,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和食品产业产值接近万亿级规模。到2025年,培育打造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加工水平高、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农产品加工和食品企业。
   二、加快发展优势特色产业
  (一)石油化工产业
  石油化工产业是吉林省重点产业,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在全国位居中游水平。近年来,我省石化产业积极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总体保持平稳增长。2020年,吉林省石化产业实现产值1043.3亿元。“十四五”期间,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补齐产业链短板,完善产业链条,提高产业层次。要打造产业集群,推进产品精细化和产业精深化。要推动石化产业向减油增化和精细化工转型,推动产品由“原料型”向“材料型”转变。到2025年,吉林石化产业达到1700亿产值,力争实现规模倍增。
  (二)医药健康产业
  吉林省利用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医药健康产业获得长足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科技创新不断增强,产业集聚日趋明显。目前,全年规模以上医药健康工业实现总产值744.3亿元,同比增长18.3%。“十四五”期间,要做强中药,加快发展生物医药,培育发展化药。进一步做好产业顶层设计和近、中、远期发展规划,做好产业合理布局,同时加快产业融合发展。到2025年,全省医药健康产业规模要达到2000亿元。
  (三)装备制造业
  近年来,吉林省装备制造业保持相对较快的增长速度,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体系逐步完善,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产业集聚初步形成。但从全国来看,2021年中国装备制造业前100强,吉林省没有企业上榜。“十四五”期间,要推进轨道交通装备、航空航天装备、精密仪器与装备等向高端化、智能化、服务化发展。要加快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做优做强轨道客车等优势产业,培育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完善产业链条,加强产业集聚,增强龙头企业辐射和带动作用。推进卫星产业、工业机器人、智能制造装备发展,培育新的增长点。到2025年,全省装备制造业规模要达到1000亿元。
  (四)电子信息产业
  吉林省电子信息产业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拥有吉林大学、中科院长春光机所等科研机构,逐步发展起来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电子信息企业。到2020年末,全省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达到563亿元。但从全国来看,吉林省电子信息产业的影响力较小,在全国产业中地位不足。“十四五”期间,要围绕 “芯、光、星、车、网”五大领域,以光电子、汽车电子、新型元器件为基础,做大电子信息制造业。要实施品牌发展战略,打造一批市场信誉好、竞争力强、具有吉林特色的品牌。要加大研发投入,培养和吸引一批高端科技人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到2025年,全省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要达到1000亿元。
  (五)冶金建材产业
  吉林省冶金建材产业产品结构持续优化,发展质量明显提升。截至2020年末,冶金产业规上企业完成产值812亿元,建材工业规上企业产值257亿元,两者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8.6%。“十四五”期间,冶金建材产业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优化产品结构为核心,以绿色、低碳发展为方向,坚持精深发展,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冶金建材产业产值达到1300亿元以上。
  (六)轻工纺织产业
  吉林省轻工纺织产业作为重点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十四五”期间,要重点发展纤维、纺织、服装、家具及木制品、造纸等行业。要以品牌化、特色化、终端化为发展方向,丰富和细化轻纺产品种类,提高档次与质量,推动产品结构由低附加值向中高附加值转变。到2025年,轻工纺织行业产值力争达到500 亿元以上,实现规模倍增。
  三、大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
  近年来,吉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稳定增长,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聚集效应初步显现,总体实力显著增强。全省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年均增长3.4%,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13.7%。“十四五”期间,要加快数字化转型,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融合发展;提升创新能力,推动生物产业整体跃升;顺应智能网联发展趋势,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聚焦智能化、集群化、服务化发展,提升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竞争力。要推动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壮大。到2025年,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智能网联和新能源汽车3个千亿级产业,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2个500亿级产业,全省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到2025年底达到18.7%,成为吉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重要支撑。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基本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协同发展的技术创新体系。到203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推动吉林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