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调查研究

以化肥减量增效助力我省农业发展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2-07-05 14:11:00
  • 字体:

软科所 赵曦

  我省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对化肥需求格外迫切。现代农业发展离不开化肥施用,化肥占粮食生产的供献率在50%以上。近期,在俄乌紧张局势持续、能源价格高涨等因素作用下,国际化肥价格一直维持在800—1200美元/吨的超高价位,并且货源紧俏。这对于我省的化肥供给也必然产生影响。在这种局势下,我省要继续探索科学合理利用化肥,做到科学经济环保施肥,减量增效,助力我省农业发展。
  一、我省化肥生产和施用现状
  我省化肥主要依靠域外调入,2020年我省生产农用氮磷钾化肥21.82万吨,化肥用量为423.73万吨,其中氮肥61.85万吨,磷肥15.87万吨,钾肥9.99万吨,复合肥336.33万吨。虽然近些年来,我省实施减肥增效活动,化肥总量减少了3-4%,但充分的化肥供应仍是粮食安全的根本保证。今年我省受国际市场和疫情严重双重压力,化肥价格一直居高不下,以常用复合肥、尿素、磷酸二铵和钾肥为例,市场零售复合肥一吨比去年同期平均上涨了700-800元,尿素上涨了800-900元,磷酸二铵上涨了550-620元,钾肥上涨了3000元以上,造成了农民每公倾化肥投入要多700-800元,增加投入25-35%。这无疑对农民收入的增加产生很大影响。
  二、我省化肥施用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化肥价格上涨导致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减少,另一方面农民对化肥认识不足,施肥不科学,化肥施用浪费严重,甚至造成环境污染、耕地退化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贻害无穷。主要表现为:
  1、化肥利用率不高。目前我省单位化肥产出效率为4-7公斤/公斤,化肥利用率平均为40.2%,而美国等发达国家单位化肥产出效率为20-25公斤/公斤,化肥利用率为55-65%,与他们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
  2、测土施肥落地不实。自2005年全省开展大面积测土施肥活动以来,我省施肥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目前我省每年测土已做到了全覆盖,但在实际生产中还存在着技术落地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据全省3万多农户调查,许多农民仍然采用习惯施肥方法,施肥量比测土施肥要求的高11.0-74.3%,造成化肥浪费严重。
  3、肥源挖掘不够,有机肥替代化肥还需推进。我省有机肥资源丰富,潜力巨大,全省秸秆资源总量达到4000万吨,农家肥资源1.2亿吨,但各种形式的秸秆还田只有60-70%;农肥利用率只有57.5%。仍有很大潜力可挖,如果充分利用有机肥料可以替代20%的化肥。
  4、新型肥料技术应用不足。新型肥料和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当前提高化肥利用率的“黑科技”。目前我省化肥市场各类控(缓)释肥料、稳定性肥料、包膜肥料、长效肥料等品种繁多,但质量难以保证,很多产品控释效果达不到要求,出现后期脱肥减产现象。
  三、对策建议
  1、强化组织领导及政策支持。省市县应发挥好基础性、公益性作用,成立以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
  相关科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保障化肥减量工作的有效开展。同时建立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借鉴发达国家化肥减量经济激励型和公众参与型政策,编制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化肥减量增效实施方案和农作物科学施肥建议,指导农业种植产业合理施肥。
  2、强化示范引领。重点以蔬菜、水果种植面积较大的新型经营主体作为技术推广试点,建立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区,为示范区内种植大户提供个性化精准施肥技术指导 ,同时强化农企合作,选择实力强、信誉好、质量优的企业生产推广配方肥; 做好智能化信息服务,利用县域测土配方施肥 专家系统、配肥机、智能手机等,提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服务。以点带面,实现区域化肥减量。充分发挥成果展示、现场观摩、示范引领作用,促进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模式的大面积推广。
  3、广泛宣传培训,普及科学施肥。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大力宣传化肥减量增效的政策和知识,加强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宣传。各级农业部门每年可召开化肥减量增效工作座谈会,举办技术培训班,对化肥减量增效的技术模式和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培训交流。通过聘请专家讲课、发放资料、现场观摩等方式向基层农民群众宣传科学施肥政策和技术,普及化肥施用定额标准,增强农民科学用肥意识。
  4、合理利用有机肥资源。在畜禽粪污资源量大县、粮食与蔬菜主产区、生态保护重点区域开展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建机制、创模式、拓市场、畅循环,结合区域种植规划和生态容量,统筹建设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沼渣沼液无害化处理、输送及施用等设施,规范有机肥生产,强化有机肥料质量控制。
  5、推广新技术新产品,改进施肥方式。引导企业按照推荐配方研发生产配方肥、专用肥,研发生产新型高效肥料,积极探索和扩大测土配方施肥社会化服务;统筹社会力量,发挥教学科研机构、行业协会等组织机构的技术信息优势,通过政策支持引导科研单位、企业、经销商或零售商建立服务团队,鼓励开展技术推广、政策宣传、技术培训、服务指导等工作,支持和引导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应用配方施肥、机械施肥等高效施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