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行业未来展望及我省对策建议
开发开放处 唐传亮
吉林省风电资源丰富,是国家首批7个千万千瓦风电基地之一,正在实施“陆上风光三峡”建设。2021年我省新增风电发电项目建设规模为648.66万KW;全省风电、光伏发电装机总容量达到1010万KW,约占全省发电装机的三分之一;吉林电网2021年新能源电量消纳同比增长8.78%,新能源利用率达97.48%。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落地,展望“十四五”期间我国风电行业的发展态势,对我省在这一轮新能源革命中抢占先机、谋求主动具有积极意义。
一、“十四五”国内需求预期上调。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202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15.9%,我国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目标为25%。据此推算十四五期间我国风电年均装机有望达到45-60GW。目前,国家能源集团、国家电投、中国华能等央企在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量、清洁能源占比等方面做出了规划,2025年各电力央企清洁能源占比普遍目标为50%及以上。另据不完全统计,已有10余个省份出台了“十四五”期间新能源装机的具体目标要求。
二、风电经济性提升促需求释放。自2021年1月1日起,新核准的陆上风电项目全面实现平价上网,国家不再补贴;先前已核准但未在2021年底前完成并网的项目,国家不再补贴。补贴退坡的政策带动了2020年的抢装潮和2021年的风机招标报价新低,目前大型风电场招标项目的主流风机投标价格降至2200至2500元/kW。风机招标价格下降带来的风电场建设成本下降,正在显著提升风力发电的竞争力,招标规模在补贴退出后不降反增。
三、大型化趋势推动格局演变。大型化机组可以有效提升风力发电机的利用小时数、增加有效发电量,并且摊薄了风力发电机的制造成本与风电场的系统成本。从全球范围来看,2019年全球新增装机的平均单机容量超过2.75MW,主流单机容量正在从先前1.5-2.5MW转向3.0MW以上的型号。国内远景能源、中车风电、金风科技、明阳智能等风电整机企业正致力于研发大型机组,3GW以上的大容量风机的销售占比也呈现出逐年提升的趋势。
我省应乘风而上,抢抓市场机遇,一是尽早出台新能源领域“十四五”规划,参考广东、内蒙古等地模式,统筹研究风电和光伏发电、氢能转化的政策体系,结合市场实际给出优惠扶持。。二是加强与大型央企的战略合作,落实与东方电气合作协议,积极对接国家电投、中国华能等大型央企,吸引投资布局更多新能源项目,探索推进综合能源开发合作。三是打造风电装备制造、运送、转化全产业链,发挥我省老工业基地和高校科研资源密集的优势,培育有一定市场竞争力、符合大型化趋势的风电装备制造企业,并鼓励高校和企业加强风机制造、特高压传输等方面的科技研究,努力形成完整产业生态和良性产业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