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他山之石

云南省南涧县:探索绿色发展之路 推进绿美城乡建设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3-01-05 08:46:00
  • 字体:
《决策咨询》编辑部宗琳摘录
  南涧县位于祖国西南边陲的云南省西部,地处哀牢山—无量山生态屏障的生态安全战略重要位置,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境内有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国家森林公园,森林覆盖率达67.19%。近年来,南涧县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让生态美、环境美、城市美、乡村美、山水美、人文美成为普遍形态,2021年被命名为第五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2022年荣获“中国天然氧吧”称号。
  一、探索生态环保机制,守护绿水青
  一是探索推行“多规制”,构建统筹保护衔接机制。坚持规划引领,编制实施《南涧生态县建设规划(2013—2022年)》《南涧彝族自治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规划(2021—2030)》,对县域内自然资源、生态功能和文化价值实施长期保护。完善组织架构,成立由县委书记和县长为“双主任”的县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配置乡镇环保专干、村级环保协管员,构建形成齐抓共管、联防联治的生态环境保护大格局。
  二是建立健全“责任制”,构建全员齐抓共管机制。印发《南涧县县级有关部门和单位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全面厘清相关部门责任边界,将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纳入乡镇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评体系,且所占比例逐年上升。出台《南涧县巩固提升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成效的实施意见》《南涧县关于开展“牢记嘱托守护绿水青山”先锋行动实施意见》《南涧县生态环境损坏赔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南涧县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试点工作方案》等政策,严格贯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三线一单”等政策法规,切实推动履行生态环境保护职责。
   三是创新推出“三长制”,构建综合治理联动机制。首开全国先河,创新推出经济林木(果)权证抵押贷款,发放以泡核桃、茶叶为主的《经济林木(果)权证》,向金融机构申请办理抵押贷款,全面拓宽南涧县林业融资渠道,有效破解林业发展资金瓶颈制约。创新推出“智慧型”河湖长制公示牌“亮码上岗”,无人机巡河“借眼”治水,压实“河(湖)长制”工作,推动河(湖)长制从“有名”到“有实”,所有断面水质保持在Ⅲ类及以上。全面推行“林长制”工作,创新推行“林长+警长”“林长+检察长”举措,构建森林草原资源保护管理长效机制,实现“林平安”。
  二、探索绿色发展之路,培育金山银山
  一是开拓新品牌,做优高原特色生态农业。充分发挥“高山、净土、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培育以“一杯茶、一片烟、一个核桃、一只鸡、一头牛、一棵药”六大高原特色生态农业,同步发展以生猪、豌豆、花椒、树头菜为代表的其他特色产业。
  二是探索新模式,做大绿色食品加工企业。探索培育绿色工业。严格执行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坚决杜绝高污染企业入住。结合六大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做文章,集中发展以茶叶精深加工、农特产品加工等为主的绿色工业。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6户,均属绿色农产品加工企业。强化与祥云、弥渡等周边区域经济合作,利用“飞地经济”“集中建园”的方式促进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增强协同发展能力。                       
  三是开辟新途径,做活三产融合健康产业。以“两张名片”为示范加快茶农文旅融合发展。依托优越的生态环境和独特的民族文化优势,用好“无量山”“南涧跳菜”两张名片,打好“绿色牌”“生态牌”“文化牌”,让“南涧无量·秘境花香—神仙姐姐居住的地方”成为人人向往的旅游目的地。
  三、探索生态宜居模式,建设绿美城乡
  一是探索全域绿化模式,加快“森林南涧”建设。加大县域生态环境监测评价与考核力度,对破坏生态环境违法行为“零容忍”。严格执行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定额管理、占补平衡等机制,筑牢生态屏障、保护绿色家园。实施“森林南涧”战略,严格执行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定额管理、占补平衡等机制,聘请700多名护林员,加强森林资源管护。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维护生态系统完整和稳定,30个行政村被评为省级森林乡村,无量山自然保护区空气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高达1万个以上,成功入选第五届“中国森林氧吧”。
  二是探索防污治污模式,加快“宜居南涧”建设。在全州范围内率先开启了县城环卫及综合管理服务市场化运作模式。建立环境治理全民行动体系,实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付费制度,持续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示范工作。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付费制度,持续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示范工作,探索建立具有南涧特色的“源头减量+集中清运+分散处置”农村生活垃圾处置模式。
  三是探索城乡美化模式,加快“美丽南涧”建设。优化生态空间布局,建立生态保护红线,将27.24%的国土面积划为生态保护红线。优化县城生态空间布局,锁定城市边界,守住田园风光,结合国土空间规划调整,将县城核心区寸土寸金的1600亩规划城市建设用地,全部调整为永久基本农田,加上前期保护的片区,纳入县城田园风光保护区的基本农田已达1万多亩(相当于2/3个县城),让美丽县城闻得到稻香、听得到蛙鸣、记得住乡愁。

来源:中国改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