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他山之石

重庆、成都:建设高质量自贸区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0-06-08 14:05:00
  • 字体:

                                                      综合研究处  杨尚霖 

    (一)统筹协调机制高效有力。从两地自贸区建设调研情况看,强化顶层设计、健全统筹协调机制是自贸区建设的有力保障。四川、重庆两地在自贸区申报之初就组建了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由省(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常务副省(市)长、分管副省(市)长、自贸区所在行政区政府主要领导任副组长,中、省直各有关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高位统筹协调自贸区申报和建设的各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自贸办,两地均设立在商务部门。

    (二)营商环境建设大幅提升。调研中我们了解到,两地在探索自贸区建设中,均将其作为优化全域营商环境的试点高地。四川省打造“自贸法院品牌”,建立全国首个自贸区法院和首个公证行业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青白江片区实现了企业从立项到竣工验收审批由200个工作日缩短至60个工作日,企业开业实现“2小时领照、4小时营业”。重庆市实现自贸区内“随地办”,企业登记当日办结率达到100%。并联合中国贸促会成立“中国贸促会(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服务中心”,为解决自贸区内国际争议提供法律保障。

    (三)改革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经过三年的实践探索,两地自贸区推出了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重庆自贸区共出台141项创新举措,全国首创制度创新成果11项,其中海关监管“四自一简”(自主备案、自定核销周期、自主核报、自主补缴税款和简化业务核准手续)、跨境铁路运输信用证结算、创新推动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等制度创新成果大幅提升了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已在全国范围内复制推广。四川自贸区内试验的“铁路+”多式联运“一单制”、中欧班列集拼集运模式、知识产权类型化案件快审机制、“铁银通”铁路运单金融化创新、“自贸通”综合金融服务、“企业开办小时清单制”、“空铁联运”、生产型出口企业出口退税服务前置等改革举措也获国家认可。

    (四)开放通道体系日益完善。据了解,四川省在谋划申报自贸区之初,就把海陆空港的发展作为重点依托因素。目前,成都国际铁路港逐步成为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7条国际铁路通道和5条国际铁海联运通道正在建设。累计实现国际班列2619列,增长159%,中欧班列1591列,增长86%,连续三年保持全国“双第一”;重庆市水、铁、空、公多式联运体系加速形成,被国家批准为多式联运示范工程。中欧班列(渝新欧)较早开展“欧洲-重庆-日本”“欧洲-重庆-新加坡”等铁空联运,打造了将欧洲产品通过渝新欧运输至重庆,再通过航空辐射到东南亚及周边国家的创新模式,现已覆盖全球71个国家、155个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