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他山之石

江苏:为全国改革发展探路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9-01-08 08:32:00
  • 字体:

  韩东朔

  在高质量发展这个时代主题下,江苏从发展乡镇企业到发展外向型经济,再到发展创新型经济,一直走在全国改革发展的前列。

  一、总体情况

  “两个率先”引领江苏发展十五年。1998年,江苏省已基本完成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转变,进入全面建设宽裕型小康社会的新阶段。2003年,全国“两会”期间,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指出“江苏提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目标,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江泽民同志明确要求江苏实现“为全国的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由此,江苏省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了在21世纪头20年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

  “两个率先”战略重点紧跟时代脚步。“十五”时期江苏省的“两个率先”,主要是推进改革开放和发展外向型经济; “十一五”时期的“两个率先”,主要是初步探索科学发展的路径和机制; “十二五”时期的“两个率先”,可以概括为“把握科学发展主题,紧扣转变方式主线,勇立改革创新潮头,建设幸福美满江苏”,或“争科学发展之先,创社会和谐之优,立改革创新之首,建幸福美满之省”。

  “两个率先”被赋予新时代新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对江苏省发展提出明确要求。2013年初,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勉励江苏省把已经取得的成绩看作事业新的起跑线,按照“两个率先”的要求,不断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对江苏提出了“深化产业结构调整、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三项要求。2014年底,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时发表重要讲话,希望江苏省紧紧围绕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光荣使命,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努力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并明确要求江苏在推动经济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文化建设、民生建设、全面从严治党等五个方面迈上新台阶。2017年,党的十九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到地方调研,再次选择亲临江苏视察工作,围绕高质量发展,强调坚守实体经济、坚持创新发展、推动乡村振兴、修复生态环境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对江苏发展充满希冀、寄予厚望,并明确指出,为全国发展探路,是中央对江苏的一贯要求。

  率先实现高质量发展。2018年3月,江苏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娄勤俭在《求是》杂志发表署名文章,对江苏省高质量发展做出如下论述:高质量发展是一场涉及发展方式、经济结构、增长动力等诸多方面的系统性重大变革。从“高速度”转向“高质量”体现的是发展规律,为江苏经济标明了发展航向;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体现的是发展追求,为江苏发展明确了价值导向;从“中低端”转向“中高端”体现的是发展水平,为江苏转型升级提供了根本遵循。对江苏来说,不仅要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更要在这场变革中走在全国的前列。放眼未来必须打好战略主动仗,承担起江苏作为东部省份的应担之责。

  二、主要做法

  (一)从“五大战略”到“两聚一高”从“十五”到“十一五”的十年间,江苏省始终秉承着“科教兴省、经济国际化、城市化、区域共同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五大战略”。

  2010年,江苏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提出新的发展战略———创新驱动战略,作为江苏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战略。这是江苏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具有鲜明的发展导向。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最根本的是要靠理念创新、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充分发挥知识和人才的作用,以科技创新为先导,着力发展创新型经济,不断增强综合竞争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走上主要依靠创新驱动的轨道。

  2011年,江苏省“十二五”规划纲要在原来“五大战略”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和扩展,提出“科教与人才强省、创新驱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经济国际化、区域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六大战略”。在明确包括“六大战略”在内的指导思想之后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必须把握好“五个必须”的基本要求:必须把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江苏作为“十二五”时期发展的主题;必须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十二五”时期发展的主线;必须根据科学发展新要求和发展阶段新变化实施六大发展战略;必须更加突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必须坚持把深化改革作为推动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

  2016年,江苏省“十三五”规划纲要根据习近平视察江苏省讲话精神,在原来“六大战略”的基础上再次进行拓展,提出实施民生共享发展战略。提出牢记“两个率先”光荣使命,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着力加强结构性改革,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以“五个迈上新台阶”为重点任务,以转型升级、科技创新、农业现代化、文化建设工程、民生幸福工程、社会管理创新、生态文明建设、党建工作创新等“八项工程”为主抓手,全面实施“七大战略”,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着力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积极探索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新征程,谱写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江苏篇章。

  2016年,江苏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聚力创新,聚焦富民,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两聚一高”战略部署,聚力创新遵循了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反映了现实需要。聚焦富民顺应了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两聚一高”是在全面总结过去发展的历史经验,客观分析江苏发展的外部环境和现实条件基础上,确立的江苏未来五年发展的新目标和新路径。

  (二)“六个高质量”战略部署

  党的十九大后,江苏省提出“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江苏作为东部发达省份必须扛起的重大责任”,必须坚持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城乡建设、文化建设、生态环境、人民生活六个“高质量”。

  1.经济发展高质量。江苏省提出把实体经济作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根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良好环境,弘扬工匠精神,把江苏加快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其中,最根本的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抓住技术变革的机遇,大规模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最核心的是强化创新驱动,把创新的着力点转到更加注重基础研究、原始创新,更加注重应用研究、集成创新,争取形成一批前瞻性、原创性、标志性的科技创新成果。

  2.改革开放高质量。坚持在国家顶层设计的框架内,把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作为核心,把激发江苏民间蕴藏的巨大潜力作为主要任务,以“不见面审批”为突破口,撬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把握好“一带一路”交汇点定位,抢抓机遇、拓展空间,全力做好扩大向东开放和引领向西开放的文章。

  3.城乡建设高质量。江苏城乡发展已经进入全面转型的新阶段。在城市建设方面,以苏南为主体的扬子江城市群融合度高、经济基础好、发展质态优,重点在宜居宜业上下功夫,保护和传承好历史文化,提升城市品质和生活品味;苏中苏北仍处在加快城镇化的阶段,着力做大做强中心城市,推进大中小城市网络化建设,形成集聚辐射效应。乡村建设方面,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解决好部分乡村“空心化”的问题,积极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各类要素向乡村流动,为乡村发展注入新动能,开创江苏的“新乡土时代”。

  4.文化建设高质量。江苏省提出要扛好新时代文化江苏这面大旗,把文化强省建设推向新的高度。一是弘扬传统文化,让历史“活”起来,加强对丰厚历史文化资源的深入研究、用好用活、转化创新,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二是繁荣文艺创作,让作品“精”起来,引导推动观念、内容、风格、流派方面的探索创新,鼓励创造更多弘扬时代精神、反映发展变化、鼓舞人民群众的文艺作品。三是丰富文化生活,让老百姓脑袋“富”起来,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更好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5.生态环境高质量。江苏省提出将以高度的共识、警醒和自觉打一场生态环境的保卫战。突出抓好治气,重点做好PM2.5和臭氧浓度“双减双控”,提升群众蓝天幸福感;系统推进治水,坚持水环境整治和连通水系一起抓,决不把劣Ⅴ类水带入现代化进程;扎实推进治土,建立负面清单,有效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在解决好突出环境问题的同时,全方位开展生态系统的保护修复,确保在这场保卫战中迎来江苏生态环境总体性好转的拐点。

  6.人民生活高质量。江苏省提出将坚持“四个着力”:着力解决结构性的民生问题,从制度改革入手,破解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社会保障、城市管理、住房保障等方面的突出矛盾,让一个个民生“难点”成为撬动社会进步的“支点”;着力实施普惠性的民生工程,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普遍增加群众的“隐性财富”;着力办好扶助性的民生实事,编实筑牢保障救助底线,以必胜信心打赢脱贫攻坚战;着力满足多样性的民生需求,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引导和带领群众在共同奋斗中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同时,江苏省还提出用“五个强化”来确保“六个高质量”发展:一是强化考核导向。要根据中央要求,按照省委全会明确的“六个高质量”基本框架,抓紧研究制定江苏省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二是强化政策支持。“六个高质量”涉及方方面面,省级机关各部门结合自身职责任务,对现行政策进行全面梳理,研究出台支持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意见。三是强化标准引领。发挥标准“温柔法制”作用,加快构建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标准体系。四是强化人才支撑。着力提高各级干部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能力。五是强化环境营造。树立鲜明的舆论导向,大力宣传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先进典型,引导全社会更加关注发展的质量效益。

  三、经验启示

  吉林省与江苏省在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和地理位置上均存在很大差异,但江苏在发展战略的设计、政策实施的举措、政策的突出导向等方面值得借鉴,对吉林省推动高质量发展有一定的启示。

  (一)战略设计要注重系统性和连续性

  借鉴江苏高质量发展战略实施过程中政策设计“法规+政策+专项”的组合模式,加强吉林省高质量发展相关战略实施的系统性和连续性,通过法规为高质量发展相关战略提供立法保障,通过纲领性政策引领高质量发展相关战略的实施,通过各类科技计划和专项支持高质量发展相关战略的实施,从全省和全局均衡发展需要出发,补充完善各类配套政策,使政策围绕高质量发展一脉相承、有机衔接。

  (二)把创新驱动战略放在核心位置

  江苏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高强度研发投入和有效的企业研发引导政策发挥了行之有效的作用。2009年,江苏的R&D/GDP在全国发达省份中率先达到2.0%,区域创新能力跃升为全国第一;R&D/GDP从1%上升至2%仅仅用了7年。相比较而言,吉林省这一比重始终徘徊在1%附近,2017年制定的《吉林省科技研究与开发(R&D)投入提升计划实施方案》设计的目标是到2020年达到1.5%,不仅远低于发达省份的水平,在全国来看也比较靠后。借鉴江苏经验,吉林省可以进一步完善创新驱动政策布局,加强企业技术创新、人才资源、平台建设、区域创新布局等方面建设,推进不同创新要素协同发展。同时,受江苏在研究开发、知识产权领域政策布局的启发,重视“量变”政策的设计,逐步引导实现创新的“质变”。

  (三)高质量发展的终极目标是富民

  江苏省的富民战略是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的。一方面,2005年以来,江苏启动“富民优先”战略,推动“打工经济”向“老板经济”转变。全省工会系统在18多万家企业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帮助800多万名企业职工涨工资。各市、县逐年调高最低工资标准,不断推高各层级工资水平。全省养老、医疗、失业、工伤保险的参保人数均超过千万人规模,缓解了城乡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江苏省提出通过开展丰富文化生活,让老百姓脑袋“富”起来,更好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而吉林省工资水平整体偏低,社会保障资金缺口已经显现,应借鉴江苏省经验,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推行工资集体协商的制度,着力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同时,在满足人民文化生活上下功夫,努力营造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