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第6期(总第114期)敦化市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发展情况调研
敦化市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发展情况调研
敦化市位于吉林省东部山区,长白山腹地,隶属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地处高寒山区,地形地貌比较复杂,境内地势呈四周高,中部低,总形状略似盆形,中间为河谷平原。总面积11957平方公里,是吉林省区域面积最大的县级市,耕地总面积169168公顷。2013年,农村土地流转面积14650公顷,占全市农村耕地总面积的8.7%,土地流转农户16648户,占全市农户总户数25.6%。主要流转形式有:转包8644公顷,占流转面积的59%;出租3169公顷,占流转面积的21.6%;互换1268公顷,占流转面积的8.8%;转让1551公顷,占流转面积的10.6%。流转面积中,用于种植粮食作物的13063公顷,种植经济作物和蔬菜的1587公顷。
一、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和成效
1、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基本情况。
敦化市农民经营10公顷以上的大户777个,专业农场214个,农民合作社1179个。777个农民经营大户经营面积10300公顷,占总耕地面积的6.1%;214个专业农场经营面积15757公顷,占总耕地面积的9.3%;1179个合作社中有经营土地合作社经营面积20226公顷,占总耕地面积的12%。
2、专业大户的特征。
按州里规定,经营水田、蔬菜和经济作物经营面积达到30公顷以上,其他大田作物经营面积达到50公顷以上的,可以创办专业农场,对经营面积10公顷以上但没有达到创办专业农场标准的,统计为专业大户。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爱好种地和具有丰富的农业生产水平及拥有一定数量农机具的农户,才能发展成专业大户。
3、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取得的成效。
专业大户和专业农场通过适度规模经营,采用先进的农业技术,以市场为导向,优化种植业布局,降低了单位成本,实现了规模效益。流转出土地的农户,在获得土地租金的同时,到专业农场或外地打工,从事食用菌生产、畜禽饲养等其他产业,增加了收入。专业大户和专业农场促进了当地农村的土地流转和劳动力转移,推进了城镇化建设。
二、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土地流转规模小。
土地流转面积相对较少,全市土地流转面积14650公顷,占全市农村耕地总面积的8.66%,土地多是在亲友之间流转,流转的土地零星分散,集中连片形成规模的少,影响了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的发展。
2、资金短缺。
发展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达到一定规模经营,不仅需要生产费用,还需要土地流转费用,由于自有资金不足,主要依靠贷款解决,但是由于缺少有效担保抵押物,贷款手续繁琐,资金难以解决,是制约发展的“瓶颈”。
3、扶持政策不配套。
目前,州、市已出台了发展专业农场扶持政策。但是对流转土地的农户没有任何扶持,国家、省和州尚未出台促进土地流转,推动适度规模经营的具体扶持政策。如果对流转农户出台扶持政策,将会极大的促进土地流转,促进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的发展。
三、影响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发育的外部因素
1、政策因素。
敦化市出台了对专业农场发展的扶持政策,极大的促进了专业农场的发展,仅4年时间,发展专业农场214家。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目前是处于自发发展状态,发展到目前数量的原因,是因为人均耕地多促成的。目前,对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没有具体的标准,概念比较泛泛,且呼声高,而没有具体的扶持政策,程度不同的影响了发展。
2、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
专业大户和专业农场经营面积相对较大,因此要求土地要相对集中,相对平整,并能适应大规模机械化作业。我市官地、黑石、沙河沿等乡镇,由于土地多,相对集中连片,专业大户和专业农场发展较快。一些朝鲜族村组,由于外出务工人员多,土地流转相对容易,也适合发展专业大户和专业农场。而大蒲柴、江源等乡镇,土地少且零散,山地居多,不适宜大规模机械化作业,较难发展专业大户和专业农场。
四、对发展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的看法和建议
一是发展龙头企业及二、三产业,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推动土地流转。
二是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外出创业、就业能力,促进农村土地流转。
三是出台优惠政策,推动土地流转。对在一定区域内,能够形成集中连片、面积较大,能实现规模经营,对这个区域内流转期限长的农户,财政拿出一部分资金给予适当补贴,调动农户流转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