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农村观察2010年第6期(总76期)
小规模农业合作社可做出大文章
——齐晟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调查与思考
双阳区齐晟农民合作社是齐家镇三姓村的一个社,位于传统的水田区,近几年该社由于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或向二、三产业转移,引发劳动力短缺,加之人工费大幅上涨、机械化作业水平低等原因,致使相当一部分农户耙不上地,插秧时即使每天出140-150元的高价也雇不到人,不得不实行水改旱,而由于地温低、土壤湿度粘度大、透气性不好,无论改种大豆还是玉米,大多年份成熟度差,产量很低,一年下来算投入产出账只能是略有盈余甚至亏损。
该社大型农机户李洪亮、张立海两位农民,通过南下山东、北上黑龙江等地考察学习,回来后集合近亲好友多番商量,决定成立一个以解决当前面临的水田作业缺机械、缺人工问题为主要目的的农机合作社。当镇党委政府、区农业部门得知这一情况后,积极支持,并进行全方位服务,将他们从单纯成立一个农机合作社的朴素想法引导到建立一个规范化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上来,2009年3月31日注册成立了由12户农民以资金、土地经营权、农机等生产要素入股,入社土地集中耕作经营,注册资金150.7万元的齐晟农民专业合作社。
合作社的发展是以水田田块改造、规模经营,进而实行全程机械化生产,同时选择合适地块进行土壤改良生产绿色水稻、有机水稻。旱田集中耕作,标准化生产,进行高产高质玉米种植实验。建立种子、生物菌肥、有机肥、化肥、农药等从生产厂家直接到田地的生产资料经营渠道。
——从经营方式上,合作社将所有入社的土地集中起来统一规划管理,以两种方式进行经营。一部分由合作社统一耕种、管理,合作社以劳务用工的形式雇用合作社内外的人员从事日常的生产活动,用工支出从土地收益中提取。另一部分由各户经营,合作社负责为他们提供统一的有偿服务,如购买农资、耕种、打药、聘请专家技术人员指导等等,收取价格比市场普通价格明显偏低。
——从组织管理上,合作社按照章程规定,通过召开合作社成员大会,民主选举产生合作社理事会成员、理事长、监事会成员和监事长,大会讨论和通过合作社的年度工作计划及其他重大事项。选举出来的合作社理事会成员要共同讨论制定合作社内部管理规章制度、发展规划,研究决定财务人员、经营管理人员的聘任等。
——从收益分配上,合作社实行固定租金与按股分红相结合的办法。合作社对所有入社土地的产出收益实行统一管理和分配,统筹分配收益。除劳务用工、生产资料等生产性开支外,剩余部分为纯收益。纯收益的部分,一部分以事先约定的固定租金形式分配,然后合作社提取少量的发展公积金和风险基金;剩余的部分,合作社将参考农民入社的股权系数,实行按股分红。
齐晟农民专业合作虽然规模不大、时间不长,却取得了实际效果。
一是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土地规模产出效益。由于农民将土地转包给合作社集中连片经营,改变了过去农户分散种植品种不统一,田间管理水平差异大的状况,合作社对经营的25公顷水田,集中进行了土地平整,平整后每公顷可增加1亩田的耕作面积,既便于机械化作业,又增加了耕作面积。同时通过方田整理,有效防止了走水漏水、肥效流失、药效不持久等问题,实现了省水、省肥、省药、省工等多重收益。根据综合对比核算,方天整理实现规模经营后,平均每公顷水田在用水、用肥、用药、用工等方面可节省700-800元,有效降低了投入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二是促进了土地规范有序流转,加快了流转步伐。三姓村在未成立合作社之前,一些农户家庭主要劳力外出务工经商,土地耕种效益低下,有的请人代耕,有的自行转包,因此引发不少矛盾和纠纷。合作社成立后,农户以土地经营权入社,把转包的土地交给合作社统一组织经营,合作社与农户之间以合同契约的方式确定了双方的关系、权利和义务,依法维护了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消除了农民的后顾之忧,由于合作社确实给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所以,农民要求入社的积极性很高,齐晟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之初只有十几户,目前已有近百户农户要求加入合作社,转包流转土地也由原来的30多公顷到现在的百余公顷。
三是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了农民收入。过去农民外出务工经商,家里的承包地只是保口粮,基本没有什么收益,甚至亏本。现在把土地交给合作社统一对外发包,1亩年租金600-700元,全归农户,合作社不留一分钱,加上种粮补贴、良种补贴和土地重新丈量实际转包的田亩数增加等,每亩实际收入800-1000元,不论与周边农户比,还是与自己过去耕种比,每亩地净增收入300多元,而且不要投工投劳。另外,土地转包给合作社经营,农民还可以在合作社经营的田里打工,按每天50元工钱计算,一年累计打工日60天,工资性收入就是3000元。农民有了稳定的土地租金收入,使大量的劳动力从土地的禁锢中解放出来,安心外出务工经商或就地转移从事二、三产业,每个劳动力年收入可达1至1.5万元。
合作社效益分析:一是节省水资源。当地水田灌溉用水都是抽采地下水,实施田块改造后,具备了保肥保水功效,改变过去3天一遍水为现在7-10天抽一遍水,每公顷可节水4000吨,25公顷每年少抽采地下水10万吨,直接有效地保护了地下水资源。二是节省化肥农药施用量。每公顷至少少施一遍追肥,一次性除草剂节约成本200元,既减少了药害,又提升了稻米品质。三是节省能源。使用大马力农业机械比小马力农用机械翻地耙地每公顷可分别省柴油25升、15升,25公顷可节约柴油1000升,节约成本3000元。同时还能节约用电量,每公顷节电450度,25公顷共节约11250度电节电按每度电0.52元计算,节约费用5850元。四是节省人工。在翻地、耙地、插秧、看水、打药等方面共可节省599个人工,可节省人工费35100元,相当于每公顷少投入1404元。五是增加单产。单产增加100公斤,品质优每公斤可多卖0.1元,每公顷可增收320元,25公顷增收8000元。每公顷增加的1亩田耕作面积产生的净收入1955元,25公顷增收4.8万元。
合作社发展的几点启示
齐家镇齐晟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兴办,虽然时间很短,这个小合作社的经营和运行还有不少需要完善的地方,但这个新型的农民合作组织却体现了传统方式中带有创新的生命力,给我们在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特别是在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新体制和新机制方面,提供了十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启示1、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兴办,是对农村土地流转多种形式有效的选择和整合。土地流转形式多种多样,双阳区现有委托代耕、转包、租赁、互换、转让等多种形式,其他地区还有土地股份合作社、土地信用合作社等,齐家镇的齐晟农民专业合作社正是对这些形式的有效选择和整合。这种形式还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解决了外出务工与在家种地的矛盾。农民很放心地把土地委托给合作社经营,自己外出打工,或专心从事二、三产业,促进了农民增收和二、三产业的发展。另外通过合作社,农民能行使民主管理和监督的权利,保证土地流转能够做到自愿、有偿、有序、规范进行。做到农地农用、农民主体、维护了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益,起到了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不变的作用。
启示2、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兴办,为增加农民收入找到了一条途径。齐晟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兴办,农民通过土地流转增值,为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找到了一条可行的路子。目前,农民从合作社每亩地可拿到一笔钱,加上农民种地各种补贴和对转包地重新丈量后增加的亩租金收入可达近千元。农民外出打工,也一样可获得土地承包收益。正如该社农民所说的那样:“离土不丢地,不种也收益”。
启示3、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兴办,为农村发展高效农业、调整产业结构、推动土地复垦项目开发搭建了可操作的平台。合作社的兴办,为加快土地流转提供了新的组织载体,把一家一户分散零星、偏远的土地集中连片,便于规模经营。解决了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或办起来不划算的事,改变了“耕地不多户户种,丰产不丰收”粗放经营状况。三姓村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后,使他们能有条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集中精力发展高效作物及无公害种植产业,打造生态产业,把三姓村建设成无公害种植、休闲垂钓、观光乡村游、绿色农业于一体的新农村。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兴办,还发挥了农民参与管理、民主协商、当家作主的作用,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有利于村庄整治、土地复垦项目开发、农村社会和谐和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推进。
吉林省农村固定观察点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