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农村观察2010年第5期(总75期)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0-11-12 12:04:00
  • 字体:

关于农民培训现状及问题的调查

近几年,国家加大了对农民的培训力度,提高了农民的劳动技能和农业生产专业知识,从而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但是,我们在下乡调研中了解到,基层群众反映培训的实效性较差,组织化程度低,需要转变体制机制。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深入到榆树市等一些县(市),对相关情况进行了调查。

榆树市几年来狠抓了对农民的各项劳动技能培训工作。2009年,全市各级各类培训机构共培训农民37876人次。其中:农业局组织的科技入户培训19000人;农广校培训驾驶员190人,沼气工64人;农机校培训拖拉机驾驶员852人,培训新华保险业务员220人,招收农机修理营销人员150人,培训外出务工人员150人;牧业局举办科技推广培训班培训农民10000人;劳动就业部门全年培训各类人员26400人。通过培训,使一些农民掌握了劳动专长,增强了本领。

一、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我们感到在培训中各级各类培训机构、培训方式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培训数量多,利用率低。调查了解到,培训机构下去搞培训的次数比较多。一些培训机构按照对口培训的原则,认真完成上级职能部门下达培训任务,定期不定期深入农村,或是把农民集中到市里统一搞培训。农民表示非常愿意接受各种技能培训,但是培训的结果让人堪忧。表现为:农民学习后提高幅度不大,掌握的技能有限,有的“学不致用”,有的甚至是走马观花,走走形式,没有真正使培训收到实效,培训与实际应用脱节现象严重。

2、培训职能部门多头分散,各自为战。只要是涉农的部门,特别是与上级有对口部门的,都有搞培训的工作内容。以榆树为例,培训机构相当多,有农业局的阳光工程培训,农机总站的驾驶员及维修工培训,就业局搞的外出劳动力转移培训,畜业局的科技推广培训。这样多头培训,使培训分散,力量有限,不能有效地利用有限的培训资金,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3、培训资源浪费严重。县(市)级由于多年来的体制,一般都有职业高中、中专、农民夜校、农民中专、农广校、农机校,榆树有一所农村中学也从事农民培训工作。这些职能培训机构拿着国家的拨款,占有的大量的培训资源,但是却很少举办培训活动。如:榆树的农民中专基本闲置,农机校除了培训一部分驾驶员以外,其它的培训基本不搞。一方面大量的资源闲置,另一方面的寻求技术、技能指导帮助,形成了矛盾。

4、培训师资力量单薄乏力。近些年,由于教育、机构改革等诸多因素,一些新毕业的大中专院校学生不能分配到农技推广队伍中来从事教育工作。现在的各类培训机构多年没有更新力量,师资人员老化,只能完成以往普通常规的教学任务,无法胜任对现代化高端的农村、农业(大农业)所需人才的推广培训任务,有的甚至连电脑都不会使用。大多数乡级农技推广人员享受财政供养,拿着国家的工资,搞个人经营,如:乡镇的农机站、农业站、兽医站基本处于这样的状况。这些专业人员在搞经营中,基本处于自己经营什么就推广什么,使良种、良法不能在全市大面积推广应用。这也是体制和条块分割造成的。

5、培训的视野狭小。由于人才的匮乏,导致培训的组织发起者没有系统的培训方案,培训的定位浅薄。目前,农业的发展已经到了一定阶段,培训机构无法完成对现代化的大农业的培训,培训组织方只能完成一些简单农业、农村常规技术的培训。如:现代化的大棚滴灌技术、植保技术都没有开展培训,无法适应现代化设施农业发展的需要。

6、各级培训组织对培训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调查了解到,有的培训组织以争取项目资金为主要目的,如:阳光工程培训主要就是争取国家大量的支持资金,有的以收费为目的,很少有真正为农民技能提高,而下大力气研究探索培训内容模式的。有的没有培训经费就不培训,如:电台和电视台虽然是文化宣传机构,也具有宣传培训职能,但目前的县级电视台基本从早到晚全是二人转,关于农民培训的内容,只是季节性的临时播放。当前的状态是农民培训缺乏统一的组织领导,缺乏实用性、系统性和针对性。

二、意见和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1、提高对培训工作的认识。各级政府组织,要本着多为农民着想,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的原则。在组织农民培训中,要注意统筹安排,认真搞好调查研究,按照经济发展的形势、农民所需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

2、整合培训资源,确保培训收到实效。省里要出台下发相关文件,整合现在县级各类培训机构和培训人员,明确培训主体机构。要创造条件,设立有固定场所,有统一培训科目的培训专业队伍。在资源上形成县级统一使用,人员统一调配,技术统一标准的模式,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要真正了解农民之培训所需,确立“按需培训”的原则,采取专门培训、分类培训的办法,确保收到实效。

3、理顺关系,解决好条块分割的问题。针对乡镇站所多年来服务农村的实际,出台相关政策,将其职能关系理顺,使其经营职能与推广职能有效分离,打破现在各自为战的培训推广模式。乡(镇)站所的推广机构,要形成统一模式的机构,为现代农业、新技术推广、农机操作使用的大培训服务。

4、解决好师资断层的问题。要统筹全市师资力量,本着有利于事业发展的原则,优化队伍。结合人事制度改革,离退一批知识老化、年龄偏大的教师,让一些有现代丰富专业知识的大中专毕业生、专业对口的大学生充实到师资队伍中来。

5、拓展培训的领域和空间。要抓住在校高中初中学生年龄知识结构合理的优势,开展对在校生的培训,使他们掌握一技之长,并尽快投身经济发展建设中来。要和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挂钩、协作,委培和代培一些高端技术人才和领军人物,强化典型带动作用。

6、发挥县(市)级两台一港作用。发挥县(市)级宣传媒体的作用,为农民搞好服务。县(市)电视台要减少以赢利为目的广告播放、适度播放文艺节目,发挥有限的传播资源作用。要打破文化传播只为文化服务的局面,有效利用有限的媒体资源,为农民打造一个真正增收致富的平台。 

                                                      吉林省农村固定观察点办公室

                                                         榆树市委农办观察点调查员   张喜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