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农村观察2010年第1期(总71期)
当前农村村级组织运行不畅问题值得关注
——梨树县村集体经济组织运转情况的调查
村集体经济组织运转不畅是当前农村发展的突出问题,如何从体制机制上破解这些问题,推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是各级党委政府关注的问题。最近我们与梨树县农办组成调查组,到梨树县部分乡镇和村屯,对该县村级组织运转情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村级组织运行不畅有诸多原因,但债务包袱沉重、农村基层管理不善是很重要的原因。
一、村级债务不堪重负
梨树县314个村,帐面资产总额为2.6亿元,村级集体年度收入平均约为1500万元左右,其中经营和发包收入约为300万元,财政转移支付资金1160万元,其他收入30万元。集体经济组织债权为2.7亿元,其中无效债权1.6亿元。债务总额6.5亿元,平均每村负债207万元。集体经济组织年度支出平均约为2076万元,其中干部报酬支出为570万元,管理费用支出约为850万元,其他公益性支出约为656万元。2007年到现在全县债务清查费用96.7万元。2009年保险登记查灾验灾费用支出50.7万元。例如石岭镇,17个行政村普遍负债(其中只有两个村没有外债)。截止2009年初,全镇负责总额为2921万,多的村300万以上。目前债主频频登门,在不允许村里举新债的情况下,村干部无奈只好用正常办公经费偿还部分欠款,影响了村级组织的正常运行。
现在全县314个村中有113个村已经将村部卖掉或被单位和个人起诉抵押,有十几个村在村小学办公,有的村将办公室地点挪到了村书记和会计家里。档案多数寄存在学校或个人家里,现有的村部多数由于缺乏经费来源,年久失修,办公条件非常简陋,村级组织在群众中的地位和公信度逐年下降。
二、村级组织运转困难
1、村级组织在压力下负债运转,面临的诸多困难和问题,使村干部背上了沉重的历史包袱。
石岭镇是梨树县半山区乡镇,资源条件较好,经济条件在全县属中上等。全镇17个行政村118个村民小组,共有村干部183名,其中支部书记及村主任26名,文书兼报帐员17名,妇女委员17名,其他委员5名,社主任118名。税费改革后,全镇村级办公经费总额为62.4万元,每村3万元、3.4万或3.8万不等。全镇村级其它收入总额每年平均为3.2万元,即全镇村级年总收入为65.6万元(办公经费+其它收入),但村级每年的正常办公室费用却远超出此额度。每年全镇村干部开支需33万,水电取暖共需4万,复印及办公用品款6万,差旅费6万,培训费及材料费3万,报刊费4万,其他办公费6万元,每年村屯道路维护费8万元,偿还以前债务每年约10万元,防火、防洪、防汛每年3万元。如遇有禽流感、非典等特殊事件、换届选举、林改等临时性工作,村支出更大。如该镇2000、2003、2007年村级换届选举全镇平均每次换届花掉资金11万元,2008年村林权制度改革,每村约花掉费用近1万多元,全镇花掉近20万元左右。自2007年以来,进行村级债务调查、“普九”债务核实,村级报帐员吃住在镇里,三年共花掉债务清查和核实费用5万多元(含食宿费、办公费),平均每村3000多元,今年受灾保险查灾验灾每村又花掉1000多元,经费超支近30万元, 接近50%。每年村级常规性支出约90万元,临时性支出平均每年约为4万元,可见经费缺口之大。
目前村级工作量较前几年增加了许多。例如各种补贴的发放、防火防洪防汛、农业保险、农村低保、合作医疗、计划生育、社会治安、党建、新农村建设、农业普查、人口普查、林改、泥草房改造等许多经常性和临时性的工作,村干部几乎全天候的忙于这些工作,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和村报账员每年工作量都在200天—250天左右,而他们年平均报酬补贴高的约为5000元,低的3000元。由于取消了村级招待费和租车费,在他们的补贴中还要支付一定数量的招待费、租车费、交通费和通讯费等不能核销的费用。按实际工作量折合村书记和报账员每年平均工资,他们日平均工资不足25元和15元,远远低于目前农村市场劳动力每天70元的平均工资水平,工作量和工资待遇失衡。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有好多村干部因个人垫付资金量较大,被村级组织套住,不愿意干也得干,为了将自己垫付的钱款能尽早抽回,硬着头皮撑着,严重影响了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
2、部分群众的思想觉悟和地域的不良风气影响农村各项工作的落实。
由于农民整体文化素质和思想觉悟的较低,加之农村管理不到位,税费改革后对于村内需要向农民筹资筹劳的事项实行的“一事一议”无法实施,只要是涉及到农民出钱、出工的事情根本议不成,就连村民大会都很难开成。基层干部反映,农户欠款无人主动偿还,而向农民发钱晚一点却要受到责难。由于村内“一事一议”无法推行及农村三角债无法化解,给农民造成了谁听话谁吃亏的印象,欠债的理直气壮,过去不欠税费听话的群众现在也和村里唱反调,农村的社会风气极为不正常。现在没有一个农民在办公益事业上愿意出钱、出工的,否则就被认为是缺心眼,傻子。这种现象,严重制约着村级组织的正常运行,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3、当前农村的选举制度尚不完善。
当前的村委会的选举,实行群众海选,充分体现了村民自治和民主,但对村级组织的正常运行来说,也存在着一些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好人”不一定被选上来
村支部、村委会每三年换一次届,换届后能否在下一届当选,一般取决于家族势力。在一些村屯家族势力控制和操纵整个选举过程的情况很普遍。新选上来的村干部,有的是法盲、政策盲或管理盲,没有工作经历和经验,能力很差。另外,村委会主任由群众海选产生,多数村干部在换届的前一年就开始做群众工作,不坚持原则,工作推着干。
(2)选出的村干部整体素质较低
在当前农村选举中,选举的条件过于宽松,缺少对文化程度、年龄、工作经历和经验的要求。在石岭镇的17名支部书记和9名专职村主任中,小学文化的14名,其中有3名小学没有毕业,村干部队伍文化素质整体偏低。受到上述因素和宗族势力的影响,部分村级选举,未能充分体现大多数农民的意愿。有些村干部参选的动机不一定是真正为群众办事,而是为了家族的小利益打算盘。
(3)村委会和村支部工作缺少配合
尽管海选初衷是好的,但实际操作起来出现的问题无应对办法,使当选的村干部和村支书各怀想法,据群众反映,很多村干部大多是为了一己私利或相互赌气,村班子工作不配合、相互推诿,影响了村级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通过调查,对保障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的几点想法
要保证村级组织的正常运转,首先要从政策和制度上统筹安排,对上述村级存在的突出问题做出梳理,针对问题着手制定可行办法逐步解决。
1、从政策上保障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正常运转。主要是体现在调整和增加村级财政补贴资金的力度和政策上,目前看,按村规模的大小确定的补贴标准(3万元、3.4万元,3.8万元),已经不能适合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一是通过增加财政补贴资金,使那些没有村部或年久失修的村部得到重建和维修。村上的办公桌椅有的已经延用了30-40年,现已无法正常办公和使用,建议从每年增加的补贴资金逐年改善村级组织的办公条件。
二是村干部报酬需提高。梨树县农办同志认为,目前村里没有招待费、交通费和通讯费等费用,能否在村干部的基本工资补贴外核定部分村级相关费用。其依据是:首先《农民负担管理条例》规定村干部的工资标准是不超过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5倍。目前,梨树县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已达到6800元左右;其次是目前农民工日平均工资已达到70元,即使按每天50元,每年200天工作量计算,也应达到1万元;再次与同等工作年限的国家公务员月1000元的工资水平相比,也应达到1万元的水平。村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的工资标准能否是基础工资+季节性工作奖金补贴+部分定额招待费+定额交通费+定额通讯费,应确定在1.3万元至1.5万元之间;村文书兼报帐员应在1.1至1.3万元之间。另外,村民小组长每年的工作量也不少,500元的工资还不如外出打10天工来的快,而且还省心,县里建议他们的补贴应提高到1000—1500元之间。
三是适当延长村两委换届的时间间隔,并且对换届的人选提出相应的年龄、文化程度、工作经历、政策水平、管理能力和业务素质等约束条件,保证当选的村两委干部具备一定政策素质和管理能力。
2、通过健章建制,在机制上保障村级组织的正常运转。
一是保障村级组织经费运转。建议以县为单位成立村级组织财政补贴资金结算服务中心,统一管理和使用村级组织经费,从体制和制度上确保村级经费不被截留和挪用。
二是建立村级组织经费应对突发事件的保障机制。如建立维护农村稳定,应对突发事件和不可预见的临时性工作费用等。
三是切实发挥村民小组的监督职能,使村级财务管理真正实现规范化管理,制度化约束。
3、从制度上保障村级组织的正常机制。
一是建立健全村级组织规范化管理的运行机制,巩固和完善村级组织开支审批的联签会审制度。即每张支出凭证都要有经办人签字,民主理财小组审理,书记村长会签,审计站审核,乡镇长签批等 5个程序。
二是建立村级组织支开预算报告制度,村级组织年初要有支出和收入情况的年度预算报告,日常经费开支实行先申请,后支付,年终结算制度。
三是建立村级组织民主管理和日常议事制,凡涉及村级组织的重大事项须通过民主议事规则,确定村级组织经费支出全额限额制度,取消先花钱后审批,制止举新债的不良运转机制。
4、建立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从优聘用公务员等制度方面进行有益探索,以激活村级干部队伍活力。
吉林省农村固定观察点办公室 胡万海 高攀 陈静
梨树县委农办 陈敏 范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