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研究动态

“银发经济”有望成为支撑经济发展重要力量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3-10-09 10:05:00
  • 字体:

产业发展研究处 沈轶摘录整理

  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规模最大的国家,也是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日前举办的“2023中国国际康养健康产业发展论坛”指出,应加快推进新时代医养结合工作,实现中国式养老的高质量发展。可以说,进一步发展“银发经济”,既能提高老年人生活和生命质量,也是促进经济发展、增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如何进一步发展好“银发经济”,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专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张亮。

  “银发经济”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

  中国经济时报:当前我国“银发经济”发展态势如何?

  张亮:人口老龄化将是我国未来很长一个时期需要面对的基本国情,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快速加深,我国“银发经济”的发展将会迎来快速发展的阶段,其市场发展空间较为广阔,有望成为支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需求侧,一是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老年人数量不断增加,老年消费群体数量不断增加。二是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保障制度日趋健全,老年人收入水平会持续增加,随之带来老年人的人均消费水平也会不断提高。三是老年人文化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会逐步提高。四是受医疗技术、生活习惯等因素影响,我国老年人健康素质有了较大提升,特别是低龄老人具有较好的身体基础。

  而从供给侧来看,在国家高度重视下,制定了较多支持“银发经济”发展的政策。同时,随着老年人市场日渐被重视,加之技术能力的不断提升,与老年人消费相关的产品与服务的供应也在逐步完善,给老年人消费带来了更多的选择。

  综合来看,我国“银发经济”的发展蕴含着非常巨大的潜力,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未来市场规模将会持续增长。

  制约和挑战并存

  中国经济时报:从目前看,我国发展“银发经济”还存在哪些方面的不足?

  张亮:尽管“银发经济”面临较好的发展机遇和条件,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制约。

  一是受传统消费观念和部分老年群体收入以及社会保障水平不够高等影响,老年人消费还有不少后顾之忧,消费潜力都有待于进一步开发。

  二是老年产品的供应仍有较大的改进空间。例如,产品市场细分不够,产品与服务的供给质量与市场价格也没有达到良好匹配等。同时,很多产品还存在“不适老”的问题,难以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的消费意愿。

  三是对于老年人消费市场的监管仍然较为滞后,欺诈老年人消费的现象时有发生,老年人消费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保护“银发族”须织牢“防护网”

  中国经济时报:在保障“银发经济”良性发展的同时,应如何织牢“防护网”,保护“银发族”的切身利益?

  张亮:一是不断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特别是在继续发挥好政府保基本兜底线的基础上,通过多种方式,逐步解决一些群体待遇不高、连续性不强的问题,尽可能减少老年人养老、医疗等方面的支出负担,消除老年人消费的后顾之忧。

  二是采取针对性措施,避免出现对大龄劳动力和低龄老年人等人群就业的歧视,保障老年人的劳动权益不受侵害,提升他们的收入水平,为其提升消费能力奠定良好基础。

  三是加强老年消费产品市场监管,坚决打击假冒伪劣等欺诈老年人消费的行为,保证老年人的消费权益不受侵害。

  多维发力助消费潜力变发展实力

  中国经济时报:如何进一步推动老龄产业的繁荣发展,让“银发经济”的消费潜力真正变成发展实力?

  张亮:一是做好老龄产业的发展规划和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可借鉴国外老龄产业发展趋势和做法,再结合国内发展阶段,加强老龄产业的中长期规划,对未来一段时期的老龄产业发展重点和目标作出系统部署。同时,不断建立健全老年产业发展的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老龄产业各类产品和服务的相关规范与标准,为老龄产业规范化、标准化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二是锚定老年人服务需求,抓住重点和有增长空间的领域集中发力。还可以结合与老年人生活紧密相关的服务需求,有重点地加以推进。如可加强对于适老化改造、老年康复辅具、老年照料服务、老年生活用品等在未来一段时期具有稳定增长潜力的领域,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质量,更好满足老年人需求。

  三是重视加强老年产品市场主体的培育。目前,我国老年产品市场发展仍不健全,品牌化、高质量的市场主体较为缺乏,很多高质量产品仍然要靠进口,未来需要政府与市场协同发力,通过税收优惠、政府购买等多方面政策支持与引导,加快培育国内高水平老年产品的市场主体,解决供给质量不高的问题。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