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研究动态

地方土特产:旅游新消费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0-03-27 13:36:00
  • 字体:

开发开放处 谷妍颖摘录整理

 

近日,中国旅游研究院戴斌院长参加旅游战疫线上公益活动,就如何推销地方土特产,带动旅游新消费做专题演讲,主要观点及内容如下:

春节之后的这段时间,有组织的旅游活动全面停滞,线下推广、旅游交易和相关会议等取消,但是网上却是一天比一天热闹。从疫情发生之初的形势研判,到2月份的政策呼吁、人员培训和行业自救,再到现在的线上目的地推广和贫困地区的土特产品公益“带货”,对稳定行业信心和推进有序复工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购物既是满足人们衣食住行日常生活所需的消费行为,也是日常休闲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旅游消费的三成都与购物有关,还有环球购物者的细分市场,并带动了免税店、工厂店、奥特莱斯、机场商业、机上购物、信用卡、退税服务等业态的发展。过去二十年,中国游客在主要海外目的地的购买量十分可观,被国际旅游业界称之为“行走的钱包”。正是看到如此巨大的购买力,政府才努力通过政策创新吸引消费回流,并将旅游消费中心纳入海南等地的总体发展战略。

认为旅游就是看风景的传统观念,做旅游就是“找唯一,做第一”“圈山圈水收门票”的做法已经不再适应大众旅游时代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了。疫后旅游市场振兴不是简单地回到过去,而是要着眼未来的游客消费需求和产业发展新动能,以新理念、新模式和新主体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各地政府和旅游管理机构看到了购物消费所带来的巨大商机,开始从政策储备、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方面加以规划和布局。无论是市内免税店的政策突破,海南海棠湾免税城的建成运营,还是“北京礼物”和各地“必购清单”项目的推出,以及旅行社和OTA对免税经营的介入,我国在旅游购物领域的政策创新、市场主体建设和消费促进方面都取得可圈可点的成就。与此同时,也产生了一些值得重视和改进完善的地方。指导思想上重视大投资、大项目、大企业和国际品牌,有意无意忽视了旅游电商平台和旅行社销售体系的主导作用。本地农副土特产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销售变现的机会还比较少,广大农村地区,特别是三区三洲、大香格里拉等贫困地区的农村居民参与度和获得感还比较低。部分进入到旅游消费场景的土特产品,基本上还是本色销售,主打原生态和价格牌,尚缺乏文化创意、场景营造、情感投射和品牌附加的增值过程,对地方经济的关联带动作用还很有限。

无论是振兴疫后旅游市场,还是推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都必须出台务实的政策和落实的规划,大力提升购物消费在旅游经济中的比重。很多时候,不是没有东西卖,是我们的政策没有跟上,战略没有落地。韩国的乐天、济州等几大免税店,除主经营烟酒和箱包等国际品牌外,按政府有要求,还需划出一定比例的营业面积,卖本国的特色商品,包括乡村土特产和工业制成品。台湾地区为了振兴乡村和活化文化遗产,导入了专业志愿者和驻村艺术家。他们进村入社区不是给农民搞理论培训,而是手把手教村民怎么做。比如在当地人接受范围内,让传统和原生态的工艺多一点儿时尚感;给村民讲电商是什么,怎么用抖音宣传,怎么在电商平台上开店。

无论是土特产品销售,还是文化遗产传承活化,都需要市场力量和商业机构的介入。近期,北京的巅峰、美团、京东,还有上海的景域驴妈妈、斯维登都在做类似的工作。318日,爱驾传媒为318国道做了一场公益直播活动,宁国的副市长就提出了为地方带货的要求,这就是市场的力量和商业价值。与其它商业机构相比,传统旅行社和线上旅行代理平台更加了解异地的消费需求,可以更加高效地对接资源。

无论是购物旅游,还是乡村旅游,都要培养一批靠得住、留得下、用得上的文化和旅游人才。新时代的乡村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必须立足本土,面向当代,依靠村民,使他们成为乡村文旅人才队伍中最有活力、最稳定和最持久的构成要素。乡村之于我们,是文旅创业的空间,更是主客共享的美好生活新空间。在乡村做文创、做民宿和做旅游的投资者、企业家和专业人才,不能只是赚一把就走的过客,得有一部分人留下来,成为“新村民”。要有制度创新,通过产权、项目开发和利益分配等实现社区参与,通过土地流转、投融资渠道创新等措施调动本地村民,特别是精英阶层的积极性。要培养一大批旅游购物和购物旅游的能人,帮助农民了解游客的消费需求,了解资源转化成产品的路径与方法,切切实实地帮助乡村经济。

 来源:中国旅游研究院微信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