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调查研究

加快吉林省客运站转型升级的几点建议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4-12-16 08:48:00
  • 字体: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交通强国的重要论述中提到“建设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包容、韧性的可持续交通体系”。这一重要论述为建设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交通强国建设战略部署,2023年12月6日吉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汽车客运站高质量转型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其中明确建设“站商运”多元发展的新格局,切实推动客运站转型发展,以高质量交通强省建设新成效服务吉林全面振兴。

  一、汽车客运站发展现状

  放眼全国,公路营业性客运量在2012年达到顶峰的355.7亿人次,此后持续下降,到2022年仅为35.5亿人次。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全国二级以上汽车客运站有2800余个,客运业务普遍收不抵支,仅约20%通过“以商养站”方式实现盈亏平衡。

  2023年7月,交通运输部办公厅等11个部门和单位联合印发通知,就推进汽车客运站转型发展部署相关工作。通知指出,近年来,受公众出行习惯变化、客运服务结构优化升级等因素影响,等级客运站进站客流大幅下滑,场站设施利用效率明显降低,客运站服务供给结构性矛盾凸显,转型发展需求日益迫切。

  纵观省内,目前全省绝大多数客运站都出现了经营困难的情况。从宏观上看,随着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完善,“民航平民化、高铁网络化和私家车、网约车普及化”的发展态势,逐步压缩道路客运“长、中、短”途的发展空间,汽车客运站的客流整体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从微观上看,一是部分乡镇始发班线车辆较少、中转客车班次密度大,旅客候车时间短,候车旅客少,个别客运站位置偏离乡镇自然形成的客流集散地,农村私家车数量日益增长,导致客运站旅客集散功能逐渐弱化。二是近年来我省大力支持城市公交线路向郊区和农村延伸,推进有条件地区实施农村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大力发展镇村公交,扩大公共交通覆盖面。客运班线进行公交化改造后,车辆进站需求也逐步弱化。因此,汽车客运站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二、各地汽车客运站转型经验

  应对挑战,近年来全国不少汽车客运站积极求变、创新应变,因地制宜探索出新的发展路径。

  辽宁盘锦汽车客运站,开设“辽品汇”店铺,引进盘锦大米、碱地柿子、蟹黄酱等几十种特产,吸引了大量游客。除了商品销售,当地还充分利用现有场站资源拓展汽车修配、汽车租赁、旅行社服务以及电动汽车充电服务,形成“以主带副、以副养主”的发展模式,在2022年客运市场低迷的情况下逆势增长,实现盈利。

  郑州交通运输集团客运北站在保持基本服务功能的前提下重新调整规划,打造集品牌汽车4S店及汽车配件销售等相关产业于一体的商贸综合体,既创造了较好收益,还实现了部分职工的内部转岗就业,逐步从“传统服务”到“数字服务”转变。

  海口汽车西站将大门处的保安室改为上车驿站,提供座椅、充电插座等,方便乘客休息候车,同时车站计划在保留日常客运服务所需房屋场地外,引进具有实力和策划能力的商家进驻,开展多业态经营模式,打造新的场站商圈。海汽集团积极拓展废旧物品回收领域业务,与省外再生资源利用企业合作,做好集团内报废汽车,以及废旧的汽车配件、电池、轮胎等物资回收处置,提高再生资源利用附加值。

  近年来,河南周口市不断完善客运场站设施,拓展邮政、快递、分拨、充电等功能,鼓励在保障道路运输服务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开展综合开发利用。按需建设集客运、货运、邮政、快递于一体的城乡运输服务场站。新建乡镇综合服务站26个。目前,全市共有三级以上汽车客运站18个(其中一级站2个,二级站7 个,三级站9个),村级客运站亭(牌)等农村客运停靠站点5361个。基本实现了“市有一级站、县有二级站、乡有等级站、村有依靠点 ”的目标。

  三、几点建议

  (一)建设科学布局体系。结合城乡空间结构、人口分布及客流量流向,对客流量稀少、利用率不高的客运站稳妥有序撤销并整合,避免新建功能单一的客运站,打造车站交通综合服务中心。建议在客运站配建公交首末站,进一步推进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划分设立出租车综合服务区,将客运站与城市交通枢纽相结合,实现乘客市内交通的高效无缝衔接。在此基础上,根据场站的地理位置、周边环境和市场需求,确定综合开发的功能定位和业态组合,打造具有特色的商业综合体。减少一级和二级汽车客运站的规模和数量,在站点布局上,变“单一大站”为“多点串联”的分散式布局体系,最大程度上串联景区、产业园区、重点村镇、学校等站点;在功能设置上,在站内为旅客提供餐饮住宿、旅游咨询、购物消费、车辆租赁等多元化服务,增强汽车客运站对旅客的吸引力;在服务模式上,普及信息化、智能化的售票系统和乘车引导设备。

  (二)加强差异化设计。引入专业的规划设计团队,制定城乡客运站差异化规划方案,确保项目的空间布局、交通组织和景观环境等方面达到最优水平。建议出台差异化扶持政策,保障农民工等群体的基本出行需求。针对综合客运枢纽、等级客运站和农村客运站等不同类型,推动出台差异化的土地、财税等扶持政策,对公益性服务给予运营补贴,确保客运站的基本运营,为农民工、学生等群体提供基本出行保障。鼓励存量乡镇客运站与邮政快递网点、物流配送站、农村超市及农业服务场所深度融合,充分利用建制村100%通客车的运输网络资源和站场资源等优势,提升客运场站的可持续运营能力,保证农村客运站“开得通、留得住”,让农村客运服务“不断档”。

  (三)创新运营模式。探索多元化的运营模式,提高项目的运营效益和市场竞争力。推广辽源市经验做法,开展新能源网约车业务、充电桩运营、“客货邮小件快运一体化”业务成果以及客运站场站资源的综合利用,由过去单纯的站务管理向满足市场需求转变。各地结合本地实际,利用现有的场站资源、人力资源、车辆资源、线路资源等,建设旅游集散中心,规划客、货、邮、商融合线路,完善物流仓储设施设备,建设充换电基础服务设施和城市航站楼,积极拓展小件快运服务、车辆充换电服务、联程运输服务等功能。

  (四)推动服务提质升级。建议加强场站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合理开展商贸、农产品展销、巡游出租车预约等服务。打造车站车辆服务中心,通过汽车场站和客户资源,面向社会开展包括“配件销售、车辆检修及汽车保养”的一站式服务;还可以联合一汽等车企品牌打造专属服务站点,以及通过车辆零售信贷业务,实现高效、便捷的一站式购车服务;在维修、销售之外,还可以开展高质量专业化的驾培、出租车顶灯广告等服务。

  (五)注重文化特色。打造“休闲+购物”一体的旅游集散中心,是我省客运站转型的新路径之一。建议结合各地的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打造具有独特魅力的文化品牌,提升客运站转型项目的附加值和吸引力。可通过“运旅融合”策略,采用车票+门票+景区直通车、旅游小包车、定制化预约司机导游等形式,帮助旅客快速获取旅游出行信息。通过和文化旅游行业合作,共同打造一体化的交通运输旅游服务产品。

 

 

初审:《决策咨询》编辑部宗琳 

复审:陶思佳

终审:柳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