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调查研究

持续擦亮我省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4-11-11 08:30:00
  • 字体:

发展战略与规划研究处 刘俊俊

  当前各地越来越重视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创建,以政府打造全域品牌形象为引领,根据地区特色发展多种单品类品牌的模式成为主流,我省也推出了“吉致吉品”省级品牌。

  就推动我省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更好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一是提升品质塑造形象,体现品牌特色。农产品品类重复多,同质化竞争在所难免。要加强科研投入,通过技术进步打造能与同类产品相区分的品质,根据市场需求及时升级生产技术,更新产品体系,并在区域内统一产品标准,保证品质特色。要抓取品牌核心价值,确定品牌定位、品牌名称、品牌口号、品牌市场等价值体系内容,设计具有识别度、可视性、易传播的品牌标志和品牌形象。

  二是加强品牌运营管理,维护品牌效力。要提高核心指标标准,让不具备生产能力的生产者没有能力“搭便车”。

  要建立质量安全追溯体系,通过产品码、追溯码等方式,让消费者可以便捷的查询产品来源,辨别真伪;要加大知识产权保护,保护产品相关版权和专利,畅通维权通道,加大打假力度。

  三是完善品牌营销策略,提升品牌活力。要做好政策激励,建设产业发展工作服务专班,统筹区域品牌的产业发展

  品牌建设、信息共享等工作,提供财政专项奖补资金,构建激励机制。要加强品牌宣传,开展一些相关品牌的评选活动,同时积极利用媒体宣传推介,通过各种传播渠道增加品牌曝光度和消费者的认知度。要优化销售业态,完善线上线下品牌销售渠道,包括但不限于品牌旗舰店、品牌专柜、超市货架、新零售渠道等,同时要跟踪农产品调入省份和发达省份的市场需求,探索打通稳定的外供渠道。

  四是构建协同共建机制,增加农民收入。要协调好各方关系,发动涉农企业、合作社、农户等加入行业协会协同打造品牌等。要坚持行业协会在运营管理中的核心作用,为协会成员谋求区域产业、区域产品的市场价值及社会价值。要调动农民参与积极性,增加技术、资本等现代要素的投入,提升小农生产的集约化水平,借助农村电商和直播带货的新模式,让区域公用品牌产品可以实现定制化的生产,实行直供、直销,给农民带来更多的增收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