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调查研究

山西省农业生产标准化建设做法经验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4-11-04 15:30:00
  • 字体:

发展战略与规划研究处 刘俊俊

  近年来,山西省政府引导和市场需求双向发力,农业标准化工作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成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总结起来可借鉴的农业生产标准化建设做法和主要有四点:

  (一)坚持高标准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山西省把创优农业标准体系与农业高质量发展结合起来,以标准倒逼转型,以标准支撑质量。发挥领导小组职能作用,形成政府部门之间的政策和工作合力,形成了“政府引导、市场驱动、社会参与、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增加农业农村领域标准供给,基本覆盖了省内主要食用农产品种类,为农业标准化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管、检验检测等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打造农业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构建了由通用基础标准、共性技术标准、作物生产技术标准三大子体系组成的有机旱作农业地方标准体系,为有机旱作农业高起点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坚持农产品品牌和标准化示范建设。建立1+N品牌矩阵,以“有机旱作?晋品”为总品牌,下设“晋粮、晋菜、晋果、晋药、晋肉、晋酿”六大品系,以国家标准为基础,对标国际及发达地区标准,重点打造以精深加工农产品为主、特色初级农产品为辅的品牌目录,建设生产标准、产品标准、品牌标准等全套“有机旱作?晋品”标准体系。打通优质农产品外供通道,结合深圳为食品输入型城市的实际,与深圳市达成合作意向,开展全省优质农产品“圳品”创建工作,成为山西农产品更好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与对外发展的新名片。目前已有204个特优农产品获得“圳品”证书,为广东省以外认证最多的省份,“供深基地”累计132个。发挥示范引领,围绕玉米、绿豆、生猪、青椒等开展国家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创建。

  (三)坚持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加强标准推广应用,2022、2023、2024年分别发布主推标准46、31、32项,推广期为两年,通过主推标准带动全省深入开展标准化生产。丰富宣贯形式,发布动画片和答题系统,录制宣贯视频,对于正处于修订阶段的标准,要求宣贯视频与标准报批稿一并发送。开展人才培训,依托“标准化公益大讲堂”和“标准化和检验检测认证专业人才培训实践基地”线上线下协同,在全省实现了“手上学标准”,全省范围内面向农产品生产者、县乡技术及管理人员每年培训800余人。

  (四)坚持数字化手段赋能全链条发展。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截至2023年底,共有7364家农业生产主体在国家农产品追溯平台进行了注册,采集重点农产品产地溯源信息5781条,13种重点农产品应采尽采,做到了主体全覆盖,信息准确率99%,并且每周专人进行网上巡查更新统计。搭建了全省数字乡村信息平台,以农业农村数据资源中心为基础,三大应用体系为支撑、一张产业融合发展图为总览和一个决策分析平台为核心,构建了全省“1311”农业农村信息化总体框架。为全省乡村振兴挂图作战、指挥调度、精准施策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