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调查研究

幼老合并机构可行性探讨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4-10-16 15:07:00
  • 字体:

软科所 刘万旭

  随着人口出生率逐渐降低,新生儿的减少必将导致对幼儿园需求的减弱,而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我省老年人的数量正在逐步增长。面对这种人口结构的转变,幼老合并机构,即将幼儿园与养老服务机构合并或联合运营模式的出现,不仅顺应人口老龄化和生育率变化的趋势,还通过资源整合与功能互补,为养老服务和幼儿教育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这种模式在发达国家已有一些成功实践案例。日本研究出了集康复中心、养老院、幼儿园为一体的快乐养老模式。例如,东京的幸朋苑老人院,其建筑首层被设计为幼儿园,方便家长接送以及儿童在室外场地玩耍。老人在二层以上的室外平台休息时,可以看到儿童在庭院中嬉戏,也可以下到一层与儿童一起做手工、唱歌等,既便于同时接受看护,也有助于缓解老人的孤独感。英国在布里斯托尔郊区的养老社区进行了前瞻式的尝试,建立了一个“幼儿园”,让10个退休老人和10个4岁学龄前儿童共同生活6周,旨在让老年人重获健康和快乐。美国代际学习中心(Intergenerational Learning Center),位于华盛顿的西雅图。孩子们和老人每周五天一起参加各种活动,如音乐、舞蹈、绘画、吃饭、讲故事等。据统计,截至2015年,全美大约有500个养老院+幼儿园联办场所。德国的利多多代屋和新加坡的海军部村落也是老幼同养模式的成功案例。利多多代屋在共享物理空间的基础上,为不同代际群体提供公共开放空间,以开展社区层面的生活帮助、服务支持与社会参与。而海军部村落则是一个集老年公寓、医疗康养、托幼服务、商业娱乐等为一体的公共建筑综合体,通过层次分明的交通串联和功能空间的交叉布局,实现自发的老幼群体代际互动。

  在我国,温州、武汉、南京等地也都在积极探索这一新发展模式。温州市瓯海区通过“1+X”联创模式,成功建立了三浃、西江月两家“居家养老服务和婴幼儿成长双龄驿站。武汉市童心苑将武昌路幼儿园改造为武汉市唯一一家老幼同养机构。南京市锁金村第一幼儿园在民政部门的建议下,将空置的一栋楼改造成了锁金社区老年照料中心。但是,目前我国在幼老合并机构的政策还不明确。单独开设幼儿园和养老院需要遵循各自的法规和标准,将两者合并还涉及相关法律和政策的融合创新。例如,教育部门对幼儿园的管理要求、民政部门对养老院的管理规定等,两者在管理模式、服务内容、人员配置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这其中的共存之处还需要创新探索。

  一是缓解养老资源紧张,满足多元化需求。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增长。幼老合并机构通过利用闲置的幼儿园资源,快速转化为养老服务设施,有效缓解了养老床位紧张的问题,增加了养老服务供给。传统的养老院侧重于生活照料和基本医疗服务,而幼老合并机构则可以通过引入儿童元素,增加文化娱乐、情感交流等多样化服务,满足老年人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

  二是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资源共享。幼儿园与养老服务机构在空间布局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如活动室、餐厅、户外空间等。幼老合并机构可以通过合理规划,实现这些空间资源的共享,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幼儿园教师具备专业素养和良好的亲和力,经过专业培训后,能够胜任养老护理工作。同时,养老机构的医护人员也可以为儿童提供健康指导和应急处理服务,实现人力资源的共享。

  三是促进代际交流,增强社会凝聚力。幼老合并机构为老年人和儿童提供了交流互动的平台。通过组织各种适老适幼的活动,如书画、舞蹈、园艺等,可以促进老年人和儿童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文化传承,增强代际之间的联系和理解。这种模式有助于打破年龄隔阂,促进不同年龄段人群之间的社会融合。老年人和儿童在共同的生活环境中相互陪伴、相互学习,有助于构建更加和谐、包容的社会氛围。还能推动产业创新和市场拓展,为养老服务和幼儿教育带来新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