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推动高速服务区转型文旅打卡地
山东省泰安服务区以文化赋能服务区,打造交旅融合新标杆,将服务区从单一休憩点升级为文化体验综合体,年客流量显著增长,带动周边农产品及非遗工艺品销售。顶层设计推动文旅融合,泰安市政府联合山东高速集团,以“泰山文化”为主题重构服务区空间,融入仿古建筑、摩崖石刻等文化元素,打造沉浸式泰山微缩景观。政策扶持商业生态,推行“同城同价”机制,保障商品价格与市区一致;开设“后门”对外经营模式,引入夜市、年货大集等业态,吸引路域外消费群体。跨部门协作延伸产业链,交通部门与文旅部门合作,开通服务区至泰山、九女峰等景区的接驳专线,形成“服务区即景区入口”模式,实现“吃住游”一体化服务。
江苏省阳澄湖服务区以科技+文化双驱动,重塑服务区功能定位,入区车辆的停留时间从15分钟延长至45分钟,2024年客流量达950万人次,成功转型为“目的地型服务区”。统筹升级省级规划,江苏交通控股有限公司制定服务区“双提升”战略(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投入专项资金改造设施,确立“梦里水乡、诗画江南”主题。深度嫁接文化科技,地方政府支持建设非遗展览馆、苏式园林及人工天幕,引入裸眼3D技术展示传统建筑;协调资源搭建机器人餐厅、智慧导览系统,提升现代服务能力。构建业态闭环生态,商务部门引导商业零售、文化展演、旅游服务联动布局,形成“引流—体验—消费”闭环。
重庆市冷水服务区推动产业联动发展,激活区域经济新动能,年吸引游客超百万,带动周边景区客流量增长30%,实现“流量”变“留量”。统筹布局全域旅游,当地石柱县政府将服务区定位为“冷水风谷休闲度假营地”,规划综合服务区、森林度假区等五大功能板块,配套房车营地、养生餐饮等设施。跨产业资源整合,联动黄水国家森林公园、千野草场等周边景区,打造“服务区+景区”产业串联模式;扶持冷水镇开发“云中花都”生态旅游项目,形成产业辐射网。加大基础设施智慧化投入,地方政府主导建设充电桩、24小时管家服务及5G覆盖网络,提升康养休闲服务品质。
初审:《决策咨询》编辑部 孙利英
复审:陶思佳
终审:柳 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