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调查研究

安徽“无中生有”锻造汽车产业新优势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5-04-14 10:59:00
  • 字体:

  2024年,安徽整车出口量跃居全国首位,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国总量近四分之一。作为传统汽车产业的后发省份,安徽以创新驱动、生态聚变、区域协同、链式发展为突破点,走出“无中生有”的产业进阶之路,为我省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了样本。

  一是创新驱动激活产业裂变。深耕核心技术攻关,奇瑞构建“技术池+专利墙”创新体系,累计研发投入超1200亿元,在混动技术、智能网联等领域形成120余项行业标准,连续22年蝉联中国乘用车出口冠军。抢占新能源赛道,实施“换道超车”战略,新能源汽车产量达98.7万辆,同比增长68%,占全省汽车总产量47.2%。国轩高科研发的360Wh/kg半固态电池量产装车,续航突破1000公里技术瓶颈。

  二是政企互动构建产业生态。有为政府打出“组合拳”,实体化运行省级“汽车办”,集成发改、经信等12个部门职能,构建“政策包+基金群+人才库”支撑体系;目前,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主题基金规模超200亿元,带动社会资本投入超800亿元。有效市场激发“内生力”,比亚迪合肥基地创下“签约23天、投产10个月”的安徽速度,江淮与蔚来共建的世界级智能工厂机器人密度达1200台/万人,较行业均值高40%。

  三是区域协同释放乘数效应。深度融入长三角“4小时产业圈”,联合沪苏浙组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联盟,实现电池隔膜(安徽)、智能座舱(江苏)、车规芯片(上海)等340类核心部件4小时直达配套。创新物流出海模式,合肥派河港至上海洋山港“陆改水”专线开通后,单车物流成本下降32%,2024年通过该通道出口车辆超15万辆。

  四是链式发展厚植竞争优势。构建“乔木参天+灌木成林”生态,7家整车企业带动2800余家零部件企业集聚,形成从基础材料(铜陵锂电铜箔)到终端服务(芜湖港口汽车滚装码头)的全产业链条。打造数字化转型标杆,建成全国首个省级汽车产业云平台,接入企业超2000家,通过工业大脑实现订单匹配效率提升57%,库存周转率提高42%。

  初审:办公室 唐传亮

  复审:刘  璐

  终审:杨如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