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亳州:“全域感知”激发数据价值
《决策咨询》编辑部 宗琳摘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全面贯彻网络强国战略,把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政府管理服务,推动政府数字化、智能化运行,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遵循总书记指引方向,亳州市坚持用数据说话、决策、赋能,激发“全域感知”数据价值,构建以“城市大脑”“数据中心”为载体的新型基础设施智能管理平台,成功入选全国数据直达基层试点市、全省一体化数据基础平台暨数据工程双试点市。目前,已申请国家级接口350个、省级接口1099个,建立汇集112.41亿条数据的15个数据库,调用次数超61.02亿次,广泛应用于营商环境、民生热点、城市管理等多领域创新场景,有效降低办事成本、提升服务效率,全力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打造数据中台,搭建智慧大脑。建平台全方汇集数据。建设数据直达基层平台,建成十大功能模块,完成十大数据创新应用场景,实现与国家平台互联互通,进一步丰富亳州市数据资源,提升数据质量。完善市政务云平台功能,强力推进市级58家单位814个政务系统统一迁移上云,形成统一管理、统一运行、统一网络、统一运转的政务云体系,为系统互通、数据共享奠定基础。截至目前,已入库公安、人社、卫健等82家单位4432类数据,为230家部门提供1622个数据接口,数据每日调用次数超119.2万次。建中枢全力整合数据。建设“城市大脑”智能中枢,打造城市级数据湖,汇集政务数据、行业数据、互联网数据、高分数据、视频监控数据及物联网设备数据;依托“城市大脑”数据中台,为上层应用提供数据分析支撑。按照“统一规划布局、统一标准规范、统一建设运维、统一资源共享、统一监督管理”原则,新建摄像机57851台,接入社会摄像机16330台,推进城市公共区域、农村重点部位视频监控“全覆盖”,实现视频监控等非结构化数据统一汇集应用。建机制全面维护数据。立足“标准化”“规范化”要求,构建全市统一的数据资源目录管理体系,实施清单编目比、挂接比均达到100%。
强化数据赋能,延伸感知触角。积极开展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加强数据创新应用场景设计,实施35项数据惠民工程,以数字技术赋能千行百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在教育、医疗、就业、住房保障等领域让群众尽享“数字红利”。如,建设亳州市义务教育智慧报名系统,将户籍、社保等35类1.25亿余条数据充分融合,实现学生与学区信息自动匹配,平均报名用时不足3分钟;建设“三公里就业服务平台”,调用国家高校学位信息和省级毕业生就业报到证数据,平台已发布岗位48658个、登记注册161195人;建设住房保障信息系统,调用国家高校学位信息、全国公积金缴存等数据,实现公租房分配智能比对“不见面审批”,行政效率提高60多倍。一网管城市。依托“城市大脑”技术底座和共性能力支撑,通过调用国家地理地图数据,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与城市管理深度融合,构建城市运行管理智慧中枢,推进街面秩序“云治理”、城市管理“云执法”、环卫车辆“云监管”、城市生命“云守护”、城市防汛“云调度”、园林绿化“云设计”,持续提升城市治理精细化、智能化水平。今年以来,共受理各类城市管理问题40万余件,整改结案率达到99%。
保障数据安全,夯实运维底座。坚持安全与发展并重,从人防、物防、技防建设等方面入手,构建“三位一体”安全保障体系,为数据有序开放和共享保驾护航。“人防”为中心。成立安全巡查小组,建立长效工作机制,每月对政务云中心、政府云中心进行安全巡检,2022年以来共开展机房巡检36次,发现问题38个,已全部整改完成。组织专家组每年对各机房的数据、网络、动力、安全等方面进行一次全面巡查和安全性评估,对网络可达性、业务可用性、资源使用率、网络流量、系统用户行为等进行全方位监测,增强风险防控能力,确保各机房稳定运行。“物防”为基础。在区域边界部署综合安全网关,并集成入侵检测、入侵防御、杀毒等功能,增强边界安全控制。针对互联网业务,额外部署流量清洗设备和应用防火墙,抵御绝大部分的跨站脚本、网站漏洞、恶意扫描等非法攻击。平均每日拦截口令暴力破解攻击、方法过滤、漏洞攻击等约1万余次。“技防”为保障。部署监控告警系统平台,实现24小时安全监测、故障分析和处理。部署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平台,对全市重点网站和信息系统实时动态监控,实现网络安全事件高效处置和应急指挥。建设同城灾备系统,推进政务数据同城灾备和重要政务系统同城双活建设,确保数据一致性、完整性和可恢复性,维护重要政务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目前,已开展双活演练和灾备恢复演练6次,完成56家单位814个业务系统和15个重要数据库数据备份工作,数据备份总量达388.49T,签订政务数据资源使用许可与保密协议286份。
来源:中国改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