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7期(总203期) 动态观察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2-08-30 06:06:00
  • 字体:

  

  吉林省农村固定观察点

   

   

  动态观察

   

  2022年第7期(总第203期)

   

  

  《吉林省支持奶牛产业发展的若干举措》政策解读

  一、《举措》出台的主要背景

  我省处于北半球“白金奶源带”和东北“黄金玉米带”,发展奶业具有饲草饲料、地理区位、土地空间和冷凉气候等禀赋资源优势,发展奶牛产业优势明显。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践行大食物观,振兴我省奶牛产业经济,促进奶牛和肉牛产业协同发展,提升动物蛋白供给能力与水平,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乳制品消费需求,加快补齐产业发展短板,推动产业快速扩能升级,经省政府同意,出台了支持奶牛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

  二、《举措》的主要内容

  (一)支持奶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明确支持引进荷斯坦牛、娟姗牛,以及乳肉兼用型品种牛。对种公牛站从国外新引进符合农业农村部标准的种公牛,每头一次性奖补10000元。对奶牛养殖企业从国外新引进符合农业农村部标准的基础母牛规模超过50头的,每头一次性奖补3000元,单个企业补助不超过500万元。从省外新引进基础母牛见犊的,规模超过50头的,每头一次性奖补1000元,单个主体补助不超过200万元。

  (二)支持优质奶源基地建设。一是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支持县(市、区)发展奶牛产业,对年度新增奶牛存栏排名前三位的县(市、区),每年在中央和省级可用于支持畜牧业相关转移支付资金分配时给予奖励。支持市县统筹利用中央奶牛家庭牧场、奶业生产能力提升和省级乡村振兴等政策资金,重点支持奶牛家庭牧场、养殖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及具有带户能力的奶牛养殖场开展标准化改造、奶牛引进、智慧牧场建设,提高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二是支持优质饲草料基地建设。实施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落实国家粮改饲项目,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支持秸秆饲料化利用,加强草原生态保护修复,提升高质量牧草饲料供给和保障能力。三是加强奶牛健康管理及服务。开展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推广绿色健康养殖技术,开展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建立常态化防疫服务机制,提升奶牛生产效率和生物安全水平。健全病死牛无害化处理体系和补助机制,省级财政按照每头200元对病死牛无害化处理进行补助,市县根据情况配套补助。

  (三)构建生鲜乳产销合作机制。建立行业主管部门、协会、乳制品生产企业、奶畜养殖者等代表组成的生鲜乳价格协调委员会,形成生鲜乳价格协商机制,及时发布生鲜乳交易参考价,保障生鲜乳购销双方利益。支持乳企提高自有奶源比例,通过与奶农相互持股、二次分红和溢价收购、利润保障等方式,形成利益联结机制,稳固奶源基础。探索建立生鲜乳第三方检测机制,加强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推动形成以质论价、公平交易的生鲜乳购销秩序。

  (四)支持乳品加工能力提升。明确支持乳品加工企业扩能升级、优化产品结构、新建奶酪、婴幼儿配方乳粉、乳清粉、低温奶等乳品加工生产线。对3年内完成固定资产投入超过1亿元且银行固定资产贷款余额超过1亿元的企业,按照1亿元贷款额度、同期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30%,给予12个月一次性贴息补助。

  (五)强化政策保障。一是在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方面,明确支持市县利用政府专项债券、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脱贫县及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涉农整合资金、各类市场化基金股权投资等政策措施,支持完善奶牛产业链条,建设奶牛产业园区,发展奶牛产业强镇。二是在强化金融精准服务方面,明确利用“强牧贷”风险补偿金创新奶牛产业融资担保模式,提升融资发展动力。支持保险机构根据养殖主体需求,将奶牛养殖成本保额最高上浮至每头15000元,保险费率最低下浮至5%。三是在推动相关政策落实方面,支持各地统筹实施黑土地保护利用、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促进粪肥低成本就地就近还田利用。加强各级政府领导和部门指导,跟进政策落实,一并支持奶牛产业发展。

  下步,省畜牧局将会同省直相关部门,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以草畜配套、农牧循环、绿色发展为导向,加大政策扶持,强化服务保障,不断提升我省奶牛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推动吉林省奶牛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目前我省奶牛产业发展的现状、来发展布局、“十四五”末要实现的发展目标

  到今年6月末,我省奶牛存栏12.6万头,牛奶产量15.8万吨。全省千头以上奶牛养殖场5个,存栏3.7万头,同比增长14.15%。奶牛养殖主要分布于吉林省中西部地区,包括:长春、吉林、四平、松原、白城等地,我省奶牛品种主要为荷斯坦奶牛。全省乳制品以液态奶、奶粉、奶酪和含乳饮料为主,有中国驰名商标“广泽”和吉林省著名商标“春柳”等品牌。规上乳品加工企业7家,日处理生鲜乳能力1600多吨。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3家。

  “十四五”期间,结合全省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情况,构建“一横三纵”经济带和“一廊两区”产业布局。“一横三纵”经济带中,“一横”是指在珲乌高速沿线(白城市、松原市、长春市、吉林市、延边州),打造产业核心经济带。“三纵”是指大广高速(白城市、双辽市)潜力发展经济带、京哈高速(长春市、四平市)高质量发展经济带、鹤大高速(敦化市、通化市)创新发展经济带。“一廊两区”是指,中部乳制品工业走廊、西部优质苜蓿饲草综合保障区、东部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力争到“十四五”末,全省奶牛产业布局更加优化,结构更加合理。奶牛存栏量达到20万只,奶产量达到65万吨以上。乳制品生产、经营企业数量进一步增加,优质苜蓿等优质饲草自给率进一步提升。

  四、三个方面推进优质奶源基地建设。

  一是抓好良种奶牛引进。重点引进荷斯坦、娟珊牛、乳肉兼用型品种牛,提高优质奶牛良种化比例和供种能力,加快奶牛扩群增量。

  二是抓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支持奶牛家庭牧场、养殖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及具有带户能力的奶牛养殖场开展标准化改造、奶牛引进、智慧牧场建设,提高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三是坚持种养结合绿色发展。支持优质饲草料基地建设,强化草畜配套,提高粪污资源化利用率。加强奶牛健康管理及服务,开展奶牛生产性能测定,进行精细化饲喂,降本增效,提升奶牛生产水平,加强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保障奶源安全。

   

  

   

  

  经验总结

   

  

辉南县农村固定观察点工作总结

  一、主要做法

  经过两年实施,要搞好农村固定观察点,主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科学分工,明确职责 

  农村固察点是一项长期、繁杂的工作,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没有群众基础,没有锲而不舍的精神,仅靠一时的热情是干不好这项工作的。要干好这项工作,除了主管部门的支持和协调,县级业务人员的努力,还需要村级干部的支持配合和调查户的积极参与,离开这些,干好这项工作就没有了群众基础,也就失去了基本的保证。为此,必须科学分工,明确职责。主要方法是,村级调查员重点做好调查工作,县级调查员重点做好业务指导、培训,以及报表的审核、录入、汇总、上报、分析等,具体分工是:

  1、村级调查员。

  2、县级调查员。 

  3、县农村经济管理服务中心负责整个固定观察点的工作,对上级做好汇报、协调工作,对村组做好组织协调、总结表彰和业务指导,争取经费支持,确保调查经费的落实,保证固定观察点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 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

  (三)做好与上级协调工作

  (四)抓好学习和培训

  二、取得成绩

  (一)常规调查扎实开展 

  (二)专题调查有序进行 

  (三)调查制度日趋完善 

   三、存在问题和不足 

  (一)少数调查户因长年在外和忙于做生意而没有时间做好记账手册,由于一部分调查户的记账手册不准确,导致了部分报表的质量不高,从而影响整体调查数据的质量。 

  (二)因报表是由村级调查员填写后上报县,报表报上来后才发现一些问题,不利于及时更改。 

  (三)因为前期经费有限,记账户调查补助较少,有的农户觉悟不高,认为补助太少,缺乏工作积极性,从而导致部分数据不真实。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继续抓好固定观察点农户记账这个基础工作,明确各自职责,做好记账手册的指导、监督和记录工作,做好各项报表的填报工作,确保调查数据的时效性、真实性和科学性,提高对固定观察点数据的分析和研究深度,把握从点到面的变化趋势,提高数据的综合应用效率,进一步为上级部门提供科学、准确的数据依据。

  (二)继续做好村表和户表的培训工作,要让县级观察员和村级辅助员越来越熟练业务,准确把握各个指标,不误解和错报各项数据指标。 

  (三)进一步抓好专题调查,在确保常规调查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做好中央、省、市、县非常规调查并做好数据的应用和分析,及时准确为上级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和农村各项情况的动态等,为上级部门在经济决策上做出贡献。 

  (四)进一步完善观察点各项制度。

   (五)继续争取上级的经费支持,确保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