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回收产业站上风口 千亿元市场空间待释放
光伏行业正在积极破除“内卷”式竞争,光伏回收这片新兴蓝海则吸引了企业和资本竞相布局。废旧和退役光伏组件回收料的循环再利用,将在整个光伏回收产业链条中占据重要一环,特别是高价值利用渠道的挖掘和探索。
产业发展前景向好
在位于浙江嘉兴的中国第一个光伏回收和循环利用展厅,全球首块用光伏组件回收材料制备的全回收再生光伏组件格外引人注目。经检测,该再生光伏组件,转化效率高达20.7%,功率超过645W,标志着我国在废弃光伏组件回收和循环利用领域取得了突破。该组件由光伏回收中心立项,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牵头,上海晶环嘉远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福莱特玻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光伏回收中心董事会单位共同参与完成。中国绿色供应链联盟光伏专委会光伏回收产业发展合作中心主任宋登元认为,全球首块全回收再生光伏组件的成功问世,标志着我国已具备将废旧光伏组件绿色拆解、提取材料并通过再利用技术实现再制造的能力,可使其中绝大部分材料重返工业循环体系,打通了我国光伏产业资源循环利用的终端环节。
光伏组件退役后,通过专业的拆解和回收技术,不仅可以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还可以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降低新材料的消耗,从而推动绿色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展厅中,还展出了废旧光伏组件整套拆解流程下的不同拆解产物,包括碎电池片、铝框、光伏玻璃、焊带、封装背板和胶膜等多个实物产品。而体现光伏组件生态设计“三无”思想的三件展品更是格外吸睛,分别为无氟背板、无铅焊带和无丁酮肟的脱醇硅胶,这些材料不含氟、铅和丁酮肟等有害材料,有助于降低光伏组件退役后回收处理对环境产生的污染。《2024年中国光伏回收和循环利用白皮书》指出,在提早退役情况下,2030年光伏回收累计市场规模预计达260亿元左右,2050年市场规模预计达4200亿元左右。光伏回收是一个千亿元级别的新市场,未来行业向好发展的确定性很强,必然会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入局。
需建立标准化体系
尽管光伏回收这片新兴蓝海吸引了不少企业与资本入局,但产业规模化发展仍面临多重挑战。光伏组件回收的利润尚不能完全弥补其运输、拆解和回收的成本,回收的经济性仍是限制光伏回收行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其中,物流成本的有效覆盖半径约为500公里至600公里,超出该范围将导致运输成本占比显著攀升,进而削弱废旧组件的采购经济性。
部分“小作坊”式经营者在拆解环节采用暴力拆解,无视环保来制造价差空间,这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低成本竞争模式,正在扭曲行业正常的市场秩序。因此,行业应尽快建立标准化回收体系,推动产业向高值化利用转型升级,避免陷入低端拆解的价格竞争。针对“小作坊”式经营挤占正规企业利润的问题,目前相关部门正在研究组件回收企业“白名单”制度,制定运营标准以及相关监管措施,维护行业正常秩序。
此外,光伏系统残余组件寿命的评估目前没有统一的标准,对此,加速光伏回收产业发展,需要建立光伏组件寿命的信息系统,对于每年有多少光伏组件报废、组件的地理位置在哪里等信息要摸清,从而进一步建立回收处理标准和回收综合利用渠道。这需要业界一起努力,以及相关政策进一步落地。
来源:证券日报
初审:产业处 艾向宁整理摘录
复审:傅 博
终审:舒坤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