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
目前,未来产业尚处于技术突破关键期和商业化探索导入期,未来5—10年内具备较大增长潜力和较强战略性影响。尽管未来产业在具体方向上仍然具有很大不确定性,但对于未来产业的投资具有确定性,未来政策思路可以从以下几方面重点考量。
一是针对未来产业“长链条、散分布”特点,建立统筹推进、以点带面的工作推进机制。未来产业需要科技、产业部门合力推进,也需要包括行业协会等不同主体共同发挥作用。
二是强化对前沿技术、早期资金、顶尖人才等未来产业发展最关键最稀缺要素供给。未来产业多源自原始创新,前瞻性、持续性研发投入,聚焦5—10年长期问题潜心研究的顶尖人才,早期支持进入商业化的天使投资,这是最稀缺的三大要素。在当前发展阶段,这三类稀缺资源仅靠市场机制无法充分供给,必须通过有针对性的政策支持增加供给。
三是实施分阶段、长周期市场培育政策,帮助未来产业渡过商业化应用难关。未来产业培养周期长于其他产业,在发展初期大都面临缺乏应用场景、市场容量小、成本价格居高不下等问题,需针对不同发展阶段分别设计合理的需求侧政策支持机制,帮助其尽早实现自我造血能力,加速技术和产品迭代升级。
四是以早期宽松、中后期审慎的适应性治理机制,应对未来产业“一管就死、一放就乱”难题。未来产业一般会经历创业期和规模化两大阶段,既要包容发展早期的创新创业活动,又要防止负外部性不断扩大和“一哄而上”等问题。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初审:工业处 沈轶摘录整理
复审:傅博
终审:舒坤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