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研究动态

吉林:聚势向新“专精特新”企业拥抱新质生产力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4-09-05 15:42:00
  • 字体:

服务业研究处 刘悦摘录整理

  当前,吉林正在发力布局新质生产力。其中,培育壮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为吉林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

  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我国首家商业遥感卫星公司——长光卫星从“一箭4星”到“一箭41星”,实现了“吉林一号”卫星星座组网工程“百星飞天”的目标。目前在轨运行卫星108颗,已建成全球最大的亚米级商业遥感卫星星座。

  “未来,长光卫星将在‘十四五’期间完成138颗‘吉林一号’卫星组网,具备全球任意地点10分钟重访能力,在遥感信息服务上占据优势地位,并逐渐成为全球重要的航天遥感信息来源。”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贾宏光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长光卫星只是吉林深耕专业领域、聚焦关键技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一个缩影。目前,吉林拥有越来越多中小企业正“破茧成蝶”,迅速成长为“专精特新”企业,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财税金融”助力

  财税金融政策通过减轻企业负担、优化融资环境、提供个性化服务和精准支持等多种方式,有效促进了“专精特新”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增强了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近年来,国家税务总局长春市税务局通过专项定制、精准服务、特事特办、创新举措的工作方法,落实税惠政策、优化纳税服务,为“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国家税务总局长春市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吕徽表示,长春市税务系统将继续聚焦“专精特新”企业需求,不断优化完善工作方法,全力支持企业发展,将税费优惠政策红利转化为企业在“专精特新”发展道路上越走越远的“助推器”。

  针对“专精特新”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和融资痛点,吉林银行创新推出了专属金融产品体系,给予“专精特新”企业供应链金融业务支持,围绕大中型“专精特新”企业、“小巨人”企业,优先考虑以其为核心厂商,为上下游企业办理供应链金融业务,在生产、分配、流通等环节更好地参与产业链循环,切实发挥了信贷直达机制效能,让“专精特新”企业享受到高效、便捷、专业和低成本的信贷直达服务。

  “科技创新”赋能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在赋能“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作为试验装备行业的唯一“国家队”、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机试验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创新产品广泛应用于国防军工、航空航天等领域。

  “受制于欧美技术封锁和垄断,我国高端的动态试验装备‘卡脖子’风险急剧增加,科研‘底座’的国产化替代问题亟待解决。”中机试验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白爽表示,作为一家科技型企业,该公司通过科技创新推动了企业高质量发展。

  作为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吉林奥来德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专注于新型显示行业OLED产业链上游中的关键材料与设备的研发、制造。

  “公司自主开发的‘OLED薄膜封装材料’性能比肩国际水平,已经批量供应给下游平板生产企业,实现了该产品的国产化替代。”吉林奥来德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轩景泉表示,该公司依托核心技术优势,努力解决行业中的“卡脖子”技术,持续推进“国产化”替代进程。

  长春博超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研发、生产天然纤维复合材料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该公司利用低压成型技术,可以将天然麻纤维加工成轻量化、隔热吸音的复合材料,广泛用于生产汽车门板、座椅背板等零部件。

  长春博超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马继群表示,随着冰雪运动持续升温,该公司利用在天然纤维复合材料领域积累的技术优势,走上了产业转型升级之路。

  “智改数转”驱动

  “智改数转”通过提升智能化水平和整合先进技术,让“专精特新”企业实现“数字换脑”。

  吉林省巨程智造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超精密纳米光学元器件研发与制造的省级“专精特新”企业,该企业依托百级超净、恒温恒湿的加工车间,确保纳米级光学元器件的加工精度。“公司采用先进的自动化和智能化设备,提高了生产线的自动化水平,从而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品一致性。”吉林省巨程智造光电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薇表示,通过实施数字化管理系统,优化了生产流程。

  位于长春新区长春光电和智能制造产业园的吉林省永利激光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专业激光器件品牌智造的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永利激光智改数转项目在关键工序中,通过使用智能真空系统,可实现高真空、充气环节气体充气智能控制,保证了产品一致性,从而提高了产品质量。”该公司总经理助理孙慧丽表示。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