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成果 > 2021年研究成果

2021年我省应届毕业生就业形势及对策建议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1-05-18 16:08:00
  • 字体:

                                                  傅博   徐玉迪

    毕业季来临,2021年吉林省高校毕业生将突破20万大关,再创历史新高,受新冠肺炎疫情、就业岗位不足、结构性矛盾突出等问题影响,今年毕业生就业形势复杂。我省应提前谋划部署,综合施策,努力争取更大的工作主动权,扎实做好2021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一、高校应届毕业生的新情况

    (一)高校毕业生求职规模持续扩大

    根据吉林省统计局数据,2019年普通高校毕业生为17.18万,2020年19.91万,今年将突破20万大关,再创历史新高。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加上2020年已毕业未就业学生以及留学回国人员等,求职规模持续扩大。从已公布的数据来看,2020年吉林大学初次就业率87.66%,长春大学为78.30%。人社部公布202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90%以上,我省各高校就业率普遍低于全国水平,需警惕延迟就业,“慢就业”成常态。

    (二)高校毕业生国内升学比例明显提高

   受疫情影响,我省高校毕业生境外留学人数明显减少,以吉林大学为例,2020年境外留学人数断崖式下跌,从8.11%降至4.85%;42.99%的本科毕业生选择国内读研,升学人数为全国各高校之最。在留学受阻和就业竞争压力等因素影响下,更多本科毕业生选择读研深造。2020年,教育部宣布硕士研究生扩招18.9万人,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就业“分流”的作用,今年研究生招生规模继续增长。

    (三)高校毕业生留吉工作情况不容乐观

   我省人才流失率较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根据省内部分高校《2020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显示,吉林大学23.86%毕业生选择留在吉林省内就业,其中本科毕业生仅为14.53%,长春大学2020届毕业生36.34%选择在吉林省内就业;东北师范大学人文信息学院省内就业人数占比54.33%。而邻省内蒙古自治区2020届毕业生72.97%留在区内工作;黑龙江从2015年至2019年高校毕业生留省就业率连续5年超50%;青海省2019届毕业生留省就业的人数也占到67.87%。

    二、对策建议

    (一)启动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

    针对2021年严峻的毕业生就业形势,建议我省参考北京等地经验做法,启动“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人社、教委、国资委、工商联等部门联合打造多平台、多渠道、多岗位联动供需对接环境。围绕“一主、六双”产业空间布局,引导用人单位重点开发一批优质岗位资源。结合行业新要求、产业新特点、功能新布局,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手段,搭建双选平台;组织开展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医药健康、人工智能、金融类、艺术类、技能类、农林业等多样化、针对性强的专场招聘活动。

    (二)发挥师范类院校就业优势

    建议我省充分发挥东北师范大学等师范类院校的就业优势,留好用好师范类高校毕业生。近年,教育行业蓬勃发展,无论是成年人的终身教育还是未成年人的K12教育都具备巨大的发展空间。长春师范大学近三届本科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为95.4%,东北师范大学就业率高达97%以上,名列吉林省高校前茅。我省应积极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教育类毕业生自主创业,将创业培训向校园延伸,给予创业担保贷款、创业补贴、场地支持等。稳定“特岗教师”招聘规模;采取“先上岗、再考证”等举措,招收毕业生补充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队伍。

    (三)挖掘新业态就业吸纳功能

    2020年7月15日,国家发改委等13部门发布的《关于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激活消费市场带动扩大就业的意见》,支持在线教育、互联网医疗、线上办公、培育新个体经济、发展微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建议我省积极发展新业态优势,制定促进新业态新模式带动新型消费的税收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措施降低移动支付费用成本,以市场为导向催生更多智能化新产品、新模式、新职业,为求职者提供更充分和高质量的就业。同时开展权益保护专题宣传,营造良好就业环境,促进新业态新模式从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强化灵活就业劳动保障等。

    (四)做好农村人才的回引工作

   今年2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坚持把乡村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大力培养本土人才,引导城市人才下乡,推动专业人才服务乡村。建议我省抓紧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我省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就业,调整、充实农村人才队伍,大力开发基层管理和服务岗位,对到农村基层工作的毕业生,给予薪酬或生活补贴;对到艰苦边远地区县以下农村基层就业的毕业生实施学费和助学贷款代偿;启动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医”培育计划。落实选调生考录计划,扩大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招募规模,鼓励各地多渠道招录大学毕业生到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