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他山之石

塞罕坝:走绿色发展之路的传奇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9-11-22 09:45:00
  • 字体:

孙琦 摘录整理

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这是过去的塞罕坝;水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鸟兽的天堂,这是如今的塞罕坝。

新中国成立初期,塞罕坝由于历史上的过载、过牧、火灾等原因,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一度变成一片荒漠。1962年,塞罕坝机械林场在河北承德坝上地区成立。50多年来,几代肩负着绿色发展使命的塞罕坝林场人在莽莽荒漠上艰苦奋斗,森林覆盖率从12%增长到80%。他们在高寒荒漠上栽种的人工林,按一米株距排开,可以绕地球赤道12圈,每年为京津地区涵养水源净化水质1.37亿立方米,释放氧气54.5万吨。如今,这片林海也成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绿色银行”,深刻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

一、探索实践绿色发展之路

沿着“时光隧道”一路向前,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发现,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全国各地区、各领域都在探索实践关于“绿色”的发展道路。

1979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把每年的312日定为植树节。198112月,五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改革开放初期,吉林省长白山林区响应国家义务植树号召开展荒山造林。延安人民则用20年的时间进行退耕还林、生态修复,让赤地变青山、让黄河流碧水,实现了由黄到绿的历史性变化。

200010月,天然林保护工程启动实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天然林保护要实现“国家得生态,群众得实惠”。据悉,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20年来,我国天然林资源连续保持恢复性增长,天然林蓄积已从20年前的90.7亿立方米增加到136.71亿立方米,有效保护了全国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85%的野生动物种群和65%的高等植物种群。

2000年以来,我国先后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石漠化综合治理等重大生态修复工程。2002年,福建长汀走上治理水土流失之路,实现了从“火焰荒山到金山银山”的转变。据了解,2000年至今,长汀的水土流失率从22.74%降至7.9%2012年以来,长汀新增经果林1.56万亩,新种植经济作物1.3万亩,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从8000多元提高到1.5万余元,实现了“百姓富”与“生态美”的有机统一。

二、绿色发展理念不断完善

行动来自于理念的指导。一个个生动的案例向我们展示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的绿色发展理想和对环保事业的坚持,为我们今天建设美丽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55年,为了改善新中国的生态环境,毛泽东同志向全国人民发出了“绿化祖国”的号召。周恩来同志面对大规模经济建设给生态环境带来的挑战时指出,我们一定要重视环境保护问题。

1983年,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将保护环境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确定了中国环境保护事业的战略方针。

20058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浙江省安吉县余村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201397日,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时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生动阐述了“两山”之间辩证统一的关系,为生态文明建设指出了道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被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从实践到认识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20185月,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总结并阐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成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三、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已形成

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智库理论部主任黄承梁近日在“国史讲堂”系列理论视频中表示:“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环境保护事业在艰难中起步、探索、逐步走向完善,实现有序发展,全社会对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不断深化,污染治理成效不断显现,生态环境状况持续好转,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进。”

70年来取得巨大成效,离不开我国逐步形成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19738月,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召开,讨论通过了“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环境保护32字方针和《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试行草案)》。19799月,新中国制定了第一部环境保护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1983年,在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上,环境保护被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201211月,生态文明建设被写入党章。20183月,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宪法。以宪法之名确立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将绿色发展理念更加广泛而深入地植入人心。

70年,一步一个脚印,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体系不断完善,让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有法可依。与此同时,2015年底启动的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也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大改革举措和制度安排。据了解,截至20196月,已完成对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轮督察,并分两批对20个省(区、市)开展“回头看”,取得显著成效。

来源:中国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