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决策参考 > 2013年决策参考

2013年第16期(总第405期)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4-05-16 13:35:00
  • 字体:

                      关于甘肃省河西及沿黄灌区高效农田节水经验及对我省的启示 

    

  一、甘肃省推行农田高效节水的成效 

  1、促进农民思想变革 

  人的行为受思想支配。长期以来,灌区农民大水漫灌、用水不计后果等一些固有、陈旧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严重阻碍着科学节水技术的普及。甘肃省抓住问题的根本,通过引导示范,让农民看到高效农田节水技术带来的高收益,彻底改变他们的传统观念,让他们自觉自愿地去节水。近两年甘肃省灌区通过大力推广高效农田节水技术,农民在水资源利用认识上的偏差有了很大改变。甘肃省民勤县重兴乡红旗村农田配水面积2805亩,2011年该村建成了千亩食葵垄沟灌节水示范点,农民种植积极性很高。一位村民告诉我们:“食葵垄沟灌确实好,食葵全生育期灌水5次,亩节水100立方米左右,每亩较常规种植可增产约30公斤,亩增加收入约150元。” 

  2、引起生产方式变革 

  农业是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用水大户。近两年,灌区大力推广高效农田节水技术,对改变农田灌溉和耕作方式、调整种植结构等产生了积极影响,真正引起了甘肃农业生产方式的一场深刻变革。一是推行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改变了传统农田水利建设方式,田间斗渠、农渠、毛渠等明渠逐步被地下输水管道替代。二是推行高效农田节水技术,促使农田灌溉由大水漫灌转向了速灌和浸润式灌溉。三是沟灌、管灌、滴灌和微灌等灌溉技术的大量应用,促使人们调整优化种植结构,逐渐探索出与当地环境相适应的高效种植作物。四是种植结构的调整优化引起免耕、少耕、深耕深松和秸秆还田覆盖等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出现,大大增加了水分渗透深度和蓄水保墒能力。 

  3、促进技术创新和管理的变革 

  科技创新就是革命。甘肃省推广高效农田节水技术,不仅在思想和行动上积极,还增加了足够的科技含量,靠科技创新带动农田节水事业深入发展。甘肃瑞盛亚美特公司研制的适合高扬程、高含沙量黄河灌区节水滴灌技术,即“三级过滤,自动排沙、反冲洗”的独特黄河水源滴灌技术,得到了沿黄灌区人们的普遍欢迎,推广效果很好。同时甘肃省农牧厅每年制定高效农田节水试验方案,指导各地开展试验示范,仅2011年就安排各类试验研究达183项。此外高效农田节水技术还促进了农业由粗放经营向精细管理转变,特别是土地流转后,实现了统一耕作、统一播种、统一灌溉、统一收割,提高了农业机械化水平和集约化程度。 

  4、推进水管体制机制变革 

  水管体制机制变革的核心是要按市场规律办事,充分发挥市场对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作用,探索符合市场要求的供水体制和水价形成机制。近几年,甘肃省灌区积极推进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极大地促进了水管体制机制变革。甘肃省民勤县水管体制机制变革成效显著,其按照“总量控制、定额管理”原则,探索推行了水资源预决算管理,落实水资源预算和年度分配方案;严格制定了地下水计量控制设备管理办法、以水定电以电控水管理办法和水票使用管理办法,建立健全了各级用水管理机构,对智能化计量控制设施的运行管理经费进行补贴,建立了县乡村社四级农民培训网络和用水户培训教育长效机制。搭建了水权交易平台,开展水权交易等办法。 

  二、甘肃省进一步推行高效农田节水的措施 

  甘肃省推行农田高效节水的目的是节水、核心是高效、关键是措施。从目前情况看,甘肃省在灌区推行高效农田节水进展顺利,效果很好,但是也存在诸多问题。为了实现节水1000万亩的目标,进一步推行高效农田节水技术,甘肃省继续在四个方面进行了加强。 

  1、理清思路,统一思想 

  各级各部门进一步理清思路,关键是做好输水过程和用水环节。输水过程重点搞好工程节水(渠道衬砌、管灌等)和管理节水(水权制度改革、水价调节等)。用水过程重点推进农田节水(应用田间节水设施、推广农艺节水技术等)和生物节水(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发展设施农业等)。同时,进一步树立水危机意识,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角度认识高效农田节水,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使用效益、发展现代节水农业为目标,以建设循环经济示范省和现代农业省为重要支撑,着力构建节水型社会,努力把甘肃省灌区建设成为全国节水型农业和现代高效农业的示范区。 

  2、积极争取,加大投入 

  一是积极争取国家投入。甘肃从生态补偿的角度出发,争取国家建立省际间水资源利用补偿机制,争取国家在甘肃省建设国家级高效节水农业示范区。二是加大各级政府投入。各级政府整合农业、水利、财政、发改、科技、农业等综合开发部门的相关项目,向高效农田节水技术重点推广区域倾斜。省级部门提高对农田节水的补贴标准,各个县市区政府积极调整支出结构,完善配套政策,将农田节水作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建设计划,落实配套资金落实。三是鼓励引导企业投入节水农业。引导企业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参与高效农田节水技术的示范推广工作。对参与推广企业,政府给予优惠政策等。 

  3、创新体制机制,调动积极性 

  一是加强水管体制改革。改革现行水价,合理核定基本水价,实行定额内执行基本水价,超定额用水加价,分级收费制度。大力培育和建立农民用水协会和水权交易与流转市场,鼓励农民和水权协会参与水权交易与分配管理等。二是创新投融资体制。各级政府通过配套完善的相关政策措施,积极拓宽投融资渠道,调动农民和企业的积极性,逐步形成国家支持、地方补助、农民主动、社会参与的高效节水农业投融资体制。三是积极探索建立行之有效的农业节水效益补偿机制。通过一定的方式适当补偿农户因节水所增加的成本,补偿农业用水使用权转移而产生的额外投入或经济损失,调动农民节水积极性。 

  4、创新技术,拓展应用 

  各级各部门以提高灌溉水利用率和单方水产出率为目标,以节水、节能、增产、增效为核心,进一步发挥农业科研、教学和节水灌溉设备生产企业的设备、技术和人才优势,抓好现有成熟技术的集成配套与关键技术环节的研究创新,加快试验适合不同地域和不同作物的节水技术,形成综合高效节水农业技术体系进行推广。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县市,大力开展高效节水农业技术体系的实验研究,试验示范高效种植技术和灌溉水肥一体化新技术,加快构建高效节水农业发展模式。 

  三、甘肃省高效农田节水变革对我省的启示 

  甘肃省在推进高效农田节水工作的进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对我省推行农田节水工作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归纳起来有以下四条: 

  1、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行政推动是关键 

  推广高效农田节水技术需要相关部门负责人成立领导工作小组,促进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形成推广合力。乡镇及用水大户地区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明确各自的工作职责,加大行政推广力度,为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推广应用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2、明确推广目标,制定科学可行的方案是基础 

  按照领导小组的统一计划安排,结合各地区水资源结构和用水需求,制定科学可行的工作方案和技术方案,保证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推广工作任务的有序落实和稳步推进。 

  3、整合项目资源,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是保障 

  对农田节水技术效益较好的项目进行示范推广,对高产低水耗的技术列为重点项目进行推广。依托农业技术专家,集中农业科研、教学、推广单位的专业人才资源,开展高效农田节水技术研究与推广指导。 

  4、集成配套技术,加强服务指导为核心 

  乡镇政府应因地制宜,集成推广先进实用节水技术,坚持良种良法相配套,农艺与农机相结合,使技术尽量物化、简化、集约化,总结形成一批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模式,广泛进行宣传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