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决策参考 > 2010年决策参考

2010年第44期(总第306期)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4-05-06 08:43:00
  • 字体:

                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促进“十二五”快速发展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围绕保障就业、消除贫困、缩小差距等方面制定规划,要切实解决这些问题,主要任务是发展、改革和调控。 

一、注重经济质量提升,淡化GDP考核指标。中央“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中,没有提出具体的经济增长指标,而是用经济较快平衡发展等中性概念性指标。从近些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分析,我国经济在总量上已经达到了一定的历史高度,需要在质量上实现实质性的飞跃。发展不等同于简单增长,不只是速度的快慢和规模的大小,重要是发展的科学性,必须立足于以人为本进行发展,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注重统筹兼顾,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注重促进社会公平发展。全会提出,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特别强调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坚持在发展中促进转变,在转变中谋求发展。十二五期间,在促发展上将淡化GDP指标,不单纯以GDP论英雄,将以科学政绩观和民生政绩观,切实提高发展质量,切实增加民生财富作为衡量各级政府和干部的重要标尺。纵观考核指标,建国初期,特别强调具体的“钢、煤、粮、棉”四大产量指标,改革开放后引入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作为衡量各省和地区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今后将不再把GDP指标过分地加以强调。但我省总量还不够大,要在质量和总量上协调发展。 

二、强化运用市场手段,实现宏观调控最佳目标。 

     短缺经济时代,我们的“市(县)经济”做的很出色,利用行政手段进行资源型生产办法很多,而在过剩经济时期,往往在市场面前缺乏市场手段。行政部门干预经济较为严重,表现出不应该管的管的过多、过严,应该管的没管住、没管好,使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没能有效地建立起来。 

 “十二五”规划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向的重要着力点,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全面部署和实施。“十二五”的发展面临的是开放型的经济体系,不是单纯做多,而是做强、做大,是适应世界的竞争,生产和扩大再生产要以经济效益为前提,要由市场自身的力量通过市场供需来实现均衡发展。为此,我们要树立市场思维,多用市场手段,少用行政干预,顺应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认真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环境,努力促进和增强我省的地方经济实力。 

三、努力做好民生工作,实现经济发展的落脚点。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几年,我国经济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投资规模不断扩大,综合国力日益加强,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但同时也存在着投资和消费、内需和外需的关系不协调,城乡、区域、行业和部门之间的发展不平衡,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等问题。特别是按基尼系数衡量的贫富差距和财富向少数人群集中的问题特别突出,已引起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为此,收入分配领域改革成为“十二五”改革的重点。站在历史的起点上,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规划好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通过调节分配,改善民生等手段构建合理的社会结构,有利于启动内需和促进社会稳定。一些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已经进入中等收入阶段,人均GDP已经超过4000美元大关,但面临结构性矛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财富结构是少数人多、多数人少的三角型结构,不同于国际上少数人多、少数人少的两头小中间大的财富结构。国际经验证明,中产阶级人群在人口中占据大部分的“橄榄型”社会结构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发展的根本目的是让人民满意,让人民的生活更加体面,让老百姓享受到更多的改革开放成果。为此,从“十二五”开始,各级政府的目标取向主要应维护“中产阶级”的利益,积极救助弱势群体,建立覆盖城乡所有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帮助低收入者向中间层流动,并约束高收入人群的过度膨胀,扩大中等收入阶层,构建“橄榄型”社会。 

四、深化管理体制改革,为市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和宽松的“软环境”。“十二五”期间,要切实解决好发展与民生两大主要矛盾,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领域改革的任务相当艰巨,改革的成本不断增加。如此繁重的任务,更加凸显发展的重要性,更加凸显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更加凸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在改革中求发展,在发展中加快改革,使改革与发展协调推进。五中全会强调推进各领域改革必须以更大决心和勇气,才能使上层建筑更加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变化,才能为科学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改革是一项重要任务,改革涉及方方面面,涉及到很多深层次问题,许多关键性改革涉及的利益关系也十分复杂,改革阻力和难度在加大,有些改革要承担一定的风险,甚至要牺牲一些发展速度和地方利益。如何搞好改革,各级政府的积极性是关键,各级政府都要围绕建立良好的政治、经济、法律等制度和体制而不懈努力,根据国家十二五规划的整体要求,按照系统性、整体性、联动性、互动性的战略性思维,制定好各自的中长期配套发展与改革规划,特别是在行政权缩减和办事效率上有一个突破性进展,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运行环境,不仅让本土企业放手发展,更重要是在招商引资方面取得更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