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决策参考 > 2010年决策参考

2010年第41期(总第303期)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4-05-05 09:59:00
  • 字体:

                             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先行先试路径选择 

    

  当前,我国改革开放采取推进各类“试验区”的模式,从2003年批准天津滨海新区至今,已先后批准了30多个“试验区”。我省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面临各地“试验区”的激烈竞争,必须在深刻理解《规划纲要》的基础上,解放思想,大胆尝试。建议在以下八个方面推行“先行先试”。 

  一、创新对外开放模式,以大开放带动大发展 

  全方位扩大开放,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加快推进长东北综合保税区、长春内陆港区和空港经济区建设;加快国际大通道畅通工程建设,推进珲春口岸国际商品交易中心、中俄韩日四国陆海联运等跨境基础设施合作项目建设,在借港、联港出海、连线出境、内贸外运等方面进行探索试验;加快推进跨境经济合作区和国际产业合作园区、省际产业园区建设,在和龙市、长白县建立进口资源加工区和边境经济合作区;积极推进与图们江区域各国之间全面加强环境、人才、文化、旅游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终建立以珲春为中心的跨国自由贸易区。同时,着力推进国际合作机制创新。建设大图们江区域合作,全面推进对话、交流长效机制建设。构建大图们江区域三年一次总理级会谈和一年一次副总理、部长级会谈的长效机制,推进我国与周边国家签署双边或多边自由贸易协定。创新涉外管理体制,加大物流贸易便利化措施。积极争取在长春设立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办事机构和东北亚地区地方政府首脑会议联络处。 

  二、创新产业园区建设模式,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 

  探索创新产业园区建设模式,借鉴苏州工业园区等“飞地”模式,创新体制机制,引进世界、港澳台及东北亚各国战略合作伙伴,吸引国内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在长吉地区建立国际化汽车、石化、农产品加工、新能源、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生物、新材料、光电子等高端产业园区,做大做强重大产业、骨干企业,优化资源配置,细化专业分工,延伸产业链条,加速要素集聚和产业集群,以此打破地域、交通对我省经济发展的限制,形成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学习借鉴先进经验,科学推进产业园区建设。一是落实规划长效机制,重视园区的整体性、科学化建设。严格按规划实施建设,采取“先地下、后地上”、“九通一平”的高标准,杜绝先建设后拆除的问题。二是营造“办事效率高、服务人性化、生活更便利”的投资环境。设立了一站式服务中心、培训管理中心、创意泵站等多种直接为企业服务的机构,提高行政效率。 

  三、改革金融发展模式,构建相对完善的金融体系 

  构建相对完善的金融体系,将长吉地区打造成区域性金融中心。推进金融体制改革,探索组建长吉开发信托基金、长吉产业基金、汽车金融、财务公司、玉米期货交易所、三板市场等,培育发展长吉金融控股集团、综合性投融资平台、专业性投融资平台等;利用巨额固化的政府、事业单位国有资本,通过统筹利用、打包抵押的方式,运营活化国有行政事业资本;鼓励境外金融机构设立办公点、联络处及常驻机构;支持吉林银行实施跨区域发展和上市经营,加快省信托改制重组,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建立银行“同城化”跨行通存通兑业务。创新金融发展模式,可以借鉴天津滨海新区金融改革的成功经验,一是设立柜台交易市场股份公司。开展银行债券及衍生品和企业债权转让市场建设,逐步建成非上市公众公司股份和信托产品、股权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等报价转让机制,建立起与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市场信息共享与转板机制。二是金融控股领航。成立国际金融控股公司,将之作为集纳地方金融股权开展混业经营的重要载体,以此引领地方金控概念。三是试水“离岸金融”。即允许符合准入条件的商业银行办理离岸业务,允许经营规范、有业务需求的保税监管区域企业在取得离岸银行业务经营资格的商业银行开立外汇账户。 

  四、探索科技创新机制,增强科技支撑能力 

  建立中俄、中日、中韩科技合作创新园区,建立引进人才的创新机制。发挥区域内科教优势,着力提高研发和成果转化能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创新人才使用机制,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提高科技创新及各类人才对长吉图全面发展的有力支撑。学习借鉴北京中关村、武汉科技自主创新区经验。通过全面实施政府技术创新引导计划,推动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快长东北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把长东北打造成为具有研发、实验、检测、孵化、生产、咨询、服务于一体的长吉图科技创新区。鼓励与发达省份开展人才交流,引进国际化视野的高层次经营人才、企业家领军人物及团队;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和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培养高技能、实用型高级产业人才以及金融、商务、物流等现代服务业紧缺人才 

  五、推进“三化”统筹试点,探索城乡互动发展模式 

  探索加快城镇化建设,以城带乡、城乡互动模式,率先在长吉地区设立“三化”统筹试验区;探索以工业、服务业带动农业的三次产业链接、互促模式;促进城乡融合、产业融合,实现城乡联动发展,发挥三次产业链接“乘数”效应。探索取消城乡户籍制度、按居住地落户,推进村屯合并,加快发展小城镇,统筹城乡市场建设;建立现代农业示范区,推进科技、农机装备、节水、农业产业化、土地流转制度示范推广;积极探索建立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体制机制;健全完善覆盖城乡的就业促进体系、新型农民养老保险及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推进城乡社会保险制度全面接轨,完善城乡一体的社会救助体系。在推进“三化”统筹实践中,要注重吸收重庆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改革经验,通过推进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登记管理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土地管理和使用等方面的改革,逐步填平城乡之间的制度鸿沟。 

  六、深化土地管理体制改革,优化土地资源规模利用 

  推进农民土地流转,盘活存量闲置土地,增加区域内建设用地增量供给。采取租赁托管入股创立合作社或创办公司、农民以土地入股成为股东、宅基地置换、农民宅基地换商品楼、建立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市场等多种方式,促进土地使用权流转;探索省域范围的耕地占补平衡,保障长吉图建设用地需求;实施生产建设用地与农民宅基地置换挂钩,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统筹平衡长吉区域内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创新节约集约用地管理制度,创新耕地保护模式、征地用地制度、土地市场机制,提高单位土地产出率。学习借鉴成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经验,推进“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借助社会资金(土地整理投资资金,扶贫资金,社会资本等等)和推动农民向城镇(包括农村新型社区)集中居住,从而解决土地资源规模化的问题。通过集体经济组织完成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的转化,成规模实现土地流转,破解土地规模经营集中的制度约束。在“占补平衡”条件下,对土地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推进工业集中发展区建设,实现工业的集约、集群发展,增强吸纳土地规模经营新释放的富余劳动力的能力。 

  七、优化城市布局,着力建设生态宜居城市 

  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抢占国内外城市竞争制高点。借鉴天津生态新城经验,创新长吉图城市布局格局,选择生态环境优良区域建设生态宜居城市。依托生态优势与区位优势,在城市规划设计上要以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增进社会和谐、创建宜居环境为先决条件。重点把卡伦湖打造成“金领湖”,建设以高新技术产业、科研院所、生态旅游、生态益居为特色的长春卫星生态城市;支持净月开发区,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旅游业、会展业及生态型产业,建设生态新城区;将二道区更名为莲花山区,打造雾开河上游生态休闲新城(新区)、劝农风情小镇、莲花山休闲度假运动区为一体的长春东部生态新城区;将岔路河镇打造成国际安全食品区、中国现代农业示范区、生态休闲度假宜居新城。根据生态环境状况及发展需求,划定生态功能区并严格保护。 

  八、建立低碳经济示范区,抢抓低碳时代机遇 

利用长白山林区比照大小兴安岭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政策机遇和建立低碳示范区的机遇,建设一批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循环经济和示范区,努力构建长吉图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基金、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长吉图区域环境同治机制,创新发展低碳经济的新机制。学习借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经验,着力构建“四大支撑体系”,即安全可靠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调配有效的水利保障体系、清洁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高效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重点发展具有低碳经济特征的新能源汽车、光电子、生物、新材料、清洁能源等新兴战略性产业。推进城市低碳建设,发展低碳建筑、低碳交通。建立完善支撑体系,编制长吉图低碳经济路线图、森林发展与保护、低碳技术创新、碳排放交易。积极探索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