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决策参考 > 2010年决策参考

2010年第31期(总第293期)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4-05-04 09:11:00
  • 字体:

                                创新我省农民工培训方式的建议 

    

  近年来,我省相继组织实施了以农村劳动力综合素质、技能创业、转移就业、权益维护等为主要内容的“阳光工程 ”、“春风工程”、“雨露计划”等一系列的农民工培训工作,农村劳动力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得到较大提升。但随着对农民工的技能和整体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加强对农民工的就业培训、创新思路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农民工培训工作中的问题 

  1.培训设施欠完善,师资水平亟待提高。我省县(市)以下培训机构普遍存在场所、设备、师资、资金等方面远远满足不了培训任务的需求问题,理论和实践都过硬的“双师型”培训老师较缺乏,很多技能型培训不能开展或开展的简单,达不到就业的基本要求,导致培训工作停留在一般水平上。 

   2.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培训方式和培训教材亟待改进。我省农民工培训缺少对现代农业技术和创业就业的专门培训。一些简单的培训工种虽有一定的技术含量,但离农民工外出就业和创业存在很大差距,企业对这些简单的技术用工量也不大。农民工培训缺乏统一的培训规程,大多数工种没有统一的培训大纲和教材,培训内容随机性大,而且在法律法规常识讲座和城市文明常识、心理健康辅导等方面的授课比较缺乏,很多农民工难以融入城市社会。 

  3.培训经费投入不足,资金使用效率不高。据调查,农民工要掌握一技之长,实现创业和稳定就业,培训时间一般要达到3个月,仅仅几百元的补贴标准明显偏低,培训机构很难完成培训目标。同时,还存在着培训经费使用效率不高的问题,农业、劳动、教育、建设、科技等部门都有一定的培训资源,但由于培训资源分属不同部门,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协调,使各部门的办学规模小、专业重复,培训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另外,在培训经费的使用上也很僵化,实行单纯的地域分配指标管理,一些专业性的培训学校和学技能的农民工不是同个县(市),以至于农民工想学这门技术而拿不到培训补贴,使培训效能得不到很好地发挥。 

  4.培训体制不完善,缺乏有效的监管制度。第一,培训资源缺乏有效整合机制。前参与农村劳动力培训的部门很多,大家各自为战,没有形成一盘棋和统一调度。第二,企业在农民工培训中存在缺位现象。企业只按照自己需求招工,依赖政府培训,而政府对农民工按照自己的培训规则进行培训,在很多专业领域存在脱节问题,使一些企业招不到想招的工种,企业有针对性的培训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第三,培训评估和检查过多,引起农民工的反感,影响培训工作的健康运行。第四,农民工培训存在政绩工程现象。一些基层单位为完成培训任务,采取一些行政手段给培训机构摊派指标,培训机构则采取优惠手段促使农民工参加培训,出现培训走过场不求效果的现象。 

  二、农创新民工培训的思路 

  1.实行普通培训与就业培训相结合。在面向全体农民开展的素质和技能培训的同时,按照就业要求开展就业培训,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就业能力和实际就业为目标的按需培训,结合城市就业岗位准入制度的逐步建立,坚持培训与技能鉴定相结合,使农村劳动力在参加完职业教育课程的学习和培训后,就能获得相关的就业资格证书,直接进入就业岗位。 

  2.实行政府培训与企业培训相结合。积极支持企业按照就业岗位需求开展农民工定向培训,鼓励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和中小企业依托省市县现有的培训机构或委托所在地职业院校进行职业培训,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与院校联合举办产学相结合的农民工培训基地,企业为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提供实习场所和设备,鼓励有一定规模的企业举办农民工业余培训学校。 

  3.实行技能培训与素质培训相结合。对农民工培训既要满足农民工的多层次、多样化的行业技能特点的要求进行分类培训,又要更多地从提高农民工文化知识和社会文明素质、安全生产、行政规则、法律法规等诸多方面开展素质培训。 

  4.实行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对于提高农民工整体素质和一些应用范围较大的行业技能的培训项目采取集中培训方式,对企业直接需求用工量较少的培训项目根据用工企业的所需采取有针对性的分散培训方式。可实行全日制集中培训与半日制、夜校制分散培训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农民工就地、就近接受培训。特别是国有企业具有签定用工合同的,根据企业用工合同要求,实行定向、定员的灵活性培训。同时,结合农民的剩余劳动时间合理安排集中培训和分散培训时间。 

  5.实行短期培训与长期培训相结合。根据不同农民工的文化基础、年龄状况、性格性别、时间要求,按照短期培训与长期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农民工培训课程的多层次设置安排。 

  三、创新农民工培训工作方式的对策建议 

  1.充分利用高校的资源优势面向农民工开展培训。高等学校随着招生规模的逐渐减少,闲置很多优质教学资源,应鼓励高等学校面向农民工开展技能和素质培训,有计划地组织农民工进行轮训。把农民工送进高等学校进行培训,不仅能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更能受到人文文化的熏陶,使农民工的整体素质得到更快提升。 

  2.建立和完善省级专业技能培训基地。一些特殊技能和高水平技能需要综合性、系统性、高标准的严格培训,一般性的培训机构难以完成培训任务,要按照当前需求结合长远目标,建立和完善几所面向农民工的高技能培训基地,定向招收具备一定基础的素质较好的农民工,特别是我省200多万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开展后备产业工人技师、高级技师的培训。 

  3.装备县级现有培训机构。根据县(市)级培训机构的实际需要,逐步增加投入,装备实用性培训设施,提高培训工作能力和质量。 

  4.鼓励企业创办农民工培训基地。企业的发展离不开高水平的技术工人队伍,要鼓励企业根据产业发展需要创办农民工培训基地,有计划地招收农民工开展岗前培训。 

  5.建立农民工就业培训信息系统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业等用工单位经常利用电视、广播、广告、各种信息栏等方式面向社会提供及时准确的就业、培训信息,帮助农民工和培训机构作出正确的学习和培训计划。同时,加快培育各类职业介绍所、经纪人队伍等,根据用工需求及时举办招聘会,将各类培训人员登记造册,形成培训、就业、管理一体化的培训就业信息系统。 

  6.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网络系统进行农民素质培训。充分利用现有远程教育网络系统,探索不同的培训模式。如流动放影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按照时令定点讲解式(农技员生产劳动技术指导)、个别辅导式(专业户的农技指导)、科普知识的普及式、专项讲座式(农民工学得的实际技术进行交流)、实践经验汇报总结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