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研究动态

数说新中国70年农业农村巨变:农业农村信息化快速发展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9-11-25 08:59:00
  • 字体:

孙琦 摘录整理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农业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业生产持续发展,农村经济全面繁荣,农民生活显著改善,农业农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做出了巨大贡献。

农业农村信息化快速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农村信息化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成为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的主要动力,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改善农民基本生活状况、促进农村现代化起到重要作用。

农业农村信息基础设施逐渐完备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农村通讯设施从无到有,逐渐增加。随着村村通工程的实施,截至2010年,我国实现行政村100%“村村通电话”。目前,已经发展到了村村通4G、村村通光纤,我国累计支持超过13万个行政村光纤网络建设,及农村和边远地区3.7万个4G基站建设,全国行政村通光纤、通4G比例均超过98%,提前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同时,随着数字乡村战略的实施,手机成为农民的新农具,我国农村网民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18年底,农村网民规模达2.22亿,较2005年提升2.03亿,年均增速达22.7%;互联网普及率为38.4%,较2005年提高36.1个百分点。

2013年以来,先后在9个省(区)开展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示范,征集、发布426项节本增效农业物联网产品、技术和应用模式。2017年启动实施数字农业建设试点项目。2018年成功发射了首颗农业高分卫星,为农业监测安上了“天眼”。物联网、卫星遥感、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在种植业、养殖业等行业得到推广应用,在轮作休耕监管、动植物疫病远程诊断、农机精准作业、无人机飞防、精准饲喂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通过机载北斗定位系统对收割机进行定位,为实现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机收率达到95.5%提供信息化保障。农机深松整地作业信息化监测面积累计超过1.5亿亩,作业效率和服务水平大幅提升。

 农业农村信息化服务能力增强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我国已将“互联网+”行动计划提升至国家战略,“互联网+”现代农业成为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12316”和信息进村入户服务加快搭建多层次“互联网+”现代农业服务平台,促进农业农村信息服务更便捷普惠。目前,12316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已基本覆盖全国所有省份,全国“12316”语音平台日均接受咨询约2.4万个,服务用户共1000多万人,坐席专家超过17000人,能够及时满足农民信息需求,从而推动公共信息服务向农村覆盖、信息化成果向农民惠及。信息进村入户工作则从2014年启动试点后,在每个行政村建设益农信息社,截至20198月底,全国共建成运营益农信息社29万个,培训信息员62.5万人次,为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公益服务7112万人次,开展便民服务2.22亿人次,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178亿元。

农村电商市场迅猛发展

近年来,农村电商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引领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新动能。农村网络零售额近5年年均增速超过60%,约是全国网络零售额增速的两倍,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增速持续高于农村网络零售额。2018年农产品网络零售额2305亿元,增速高于农村网络零售额3.4个百分点;农村网络零售额13679.4亿元,增速高于全国网络零售额6.5个百分点。

来源: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